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清格高 天真烂漫

——谈钱君匋隶书的艺术性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人,号豫堂、禹堂,现代艺术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钱君匋隶书《枫桥夜泊诗》(方向前供图)

    

    

    

    

    

    

    

    

    白石老人在其谈艺录里说:“苦临碑帖至死不变者,为死于碑下。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学书者首先要“学古”,但不能成为古人的“奴隶”;先“入帖”,再“出帖”。所谓“出帖”,就是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和笔墨个性。故学书者在摹古时切忌为“形”所累,一辈子钻在碑帖里出不来,终成“书奴”。

    现代海派名家钱君匋是一位艺术全才,集诗、书、画、印、音乐、鉴赏、收藏、书籍装帧众多艺术于一身,其中最突出的为装帧艺术与书法艺术,书法上成就最高的又数隶书。

    隶书始于秦,盛于东汉,上承篆书,下开魏晋南北朝楷书,地位独特,按风格类型分有秦隶(亦称古隶)、汉隶、汉简、清隶,可谓百花齐放。

    隶以东汉为盛,张迁、曹全、礼器、乙瑛、石门颂等,各具风貌,为后人学习隶书之典范。至清,隶书又现繁荣景象,大家辈出,风格多样:伊秉绶隶书高古静穆,邓石如隶书婉转飘逸,赵之谦隶书厚重灵动,吴昌硕隶书古朴迟涩……这些名家名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艺术遗产。而综观现代书坛,隶书成就突出者寥寥,钱君匋则是有口皆碑的隶书高手。他的隶书取法汉简,但又不受汉简束缚,风格瘦健轻灵,笔法潇洒,字形多变,墨色丰富,隶中有行,隶中寓篆,隶中见草,写出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精神气质,形成了气清格高的独特风貌。

    我们从钱君匋晚年隶书佳作《枫桥夜泊诗》,来考察其隶书的艺术特点。

    瘦劲健逸,趣从简出。传统隶书的普遍特点是厚重壮实、古朴迟涩,具有雄壮、博大之美。张迁的古拙,曹全的秀逸,乙瑛的端庄,石门颂的开张,礼器的俊健等,风格众多。自汉以来,隶书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典雅、古朴、厚重、恣肆、开张、飘逸等丰富的审美内涵。钱君匋隶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从汉简入手,巧妙地吸收汉简书法的自由、随性、多变,改变了传统隶书的厚重、壮实,从而形成自己瘦硬、挺健、自由、趣味性强的一种新隶书样式。

    汉简,是西汉时期写在竹木简牍上的一种隶书,与汉隶比,汉简运笔灵动,书写轻松自然,笔致横生奇态。汉简对当代隶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法者众多,而现代书坛很少有书家涉及汉简,钱君匋却独具慧眼,以简为古,深入汉简奥秘,入简而又能出简。

    钱氏隶书取法汉简,但并非一味模仿,他重点吸收了汉简笔墨的内在精神,追求其多变、趣味、随性、活泼等特点。钱氏隶书的线条变化不像汉简那么强烈,字形变化也没有汉简大,结体相对平整,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传统隶书结构的一大特点是字形扁平,字的大小相对一致。钱氏隶书吸收了汉简结构丰富多姿、字形天真烂漫的特点,加强了结构上的对比关系;书写时,仰俯、欹正、大小、长短、宽窄、收放、疏密等,随势而行,因势造型,结字轻松灵活、天真烂漫、趣味横生。他的隶书作品《枫桥夜泊诗》,字形结构精彩而有趣,如“霜”“寒”二字,宝盖头中的横钩加以夸张地往下拉,将整个字包了起来,字形紧凑而生动。这种写法,为钱君匋隶书特有,极富个性。又如作品中“火”字,特别小,与上下左右的字形成了对比。再如那个“城”字,斜钩向右下拉长,整个字势向右下倾斜,打破了作品整体字形结构的平整,可谓“妙笔”。

    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说:“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隶者,篆之行也。”又说,“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楷参隶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钱君匋把篆、楷、行、草法融隶书于一炉,打破了传统隶书的常规,巧妙取舍,匠心独运。他的隶书线条大都用细挺的篆法中锋,刚健凝练,同时又渗入一些篆法的结字,隶中见篆,增加古意。钱氏隶书常用长锋笔书写,长锋笔能抒情,“唯笔软而奇怪生焉”,在表达效果上,往往会产生行书和草书所特有的畅达和痛快。故钱氏隶书常常会出现一些似隶似行的“行书”,有时又会出现“草法”,以增加结字的变化和连贯。隶书笔法讲究蚕头燕尾,但钱氏隶书有很多起笔藏锋被“忽视”,落笔迅入,不拘泥于笔笔到位,而是“意到而笔不到”,线条疾劲爽快,率意奇放,隶中见行,隶中寓草。

    善于经营章法,作品重留白,讲疏密,懂变化。在钱君匋隶书作品中,赏者能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变化与和谐;这种变化犹如中国画的“墨分五色”,无色而色彩斑斓。得益于书籍装帧艺术的修养,钱君匋的隶书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富有装饰性。

    《枫桥夜泊诗》是钱君匋晚年隶书的精品力作,此作在用墨上,浓、淡、枯、燥、润互用,墨法自然,润而有神,枯而不干,湿笔取韵,枯笔取气,浓笔显厚重,枯笔见空灵,全幅以枯笔为主基调,浓笔处顿显滋润和精神。另外,作品整体上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眠”“半”二字笔画收放变化极大,“半”字之竖往下伸展,一字占三个字的空间,造成大片空白,“疏可走马”;“眠”字钩笔往右下伸展极长,与右行“霜”互为穿插,错落有致,恰到好处,这种线条的处理方式十分大胆、奇特,给整件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