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为老人补拍结婚照。(黄程 陈冰曲 摄) |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陈冰曲 “结婚照去补拍过吗?”“今天人交关多,阿拉明早天亮排队去。”最近,这样的对话内容成了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公有村、五星村等地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原来,这几天村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远道而来专程为老年夫妇补办结婚登记,补拍结婚照。 今年82岁的刘宝庆是土生土长的五星村人,听说在“家门口”就能免费补拍结婚照,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伴虞金花。第二天一早,老两口就相互搀扶来到村文化礼堂。 还没走进门,刘宝庆就从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掏出户口簿和身份证。村里的志愿者刘江琴迎上前去:“这个号您拿好,到时候叫到你们就可以办了。” “爷爷奶奶,自然些,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负责拍摄的是摄影师邸磊,他耐心地向老人做手势,示意他们或调整坐姿,或微调表情,将老人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幸福定格在了一瞬间。 在与这些“金婚族”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年纪最大的已是耄耋之年,最小的也近七旬。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们对拍结婚照的热情丝毫不比年轻人差。摆好姿势、按下快门、打印出片、分割裁剪……很快,一张张喜庆的结婚照就出来了,而后到窗口进行人脸识别、录入信息就完成了登记换证。 礼堂的正中央,两个简易的临时办证窗口并列而设,坐在电脑前受理材料的是江北区补证工作人员王梦莎和叶映红。录入信息、人脸识别、打印表格……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平均5分钟就能完成新结婚证换发。 “老版本的结婚证年代久远,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证机关各不相同。”江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李佩琼介绍,“进村下乡”一年多来,他们经手的老版结婚证不下六种,大多数破旧不堪。 有些老人认为,这“红本本”无非是一纸凭证,但事实上,新版结婚证在财产划分、房屋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都能派上大用场。由于历史档案录入不全,这些旧证件上的许多信息不符合要求。因此,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换证尤为迫切。 “据初步排摸,江北有3万多对老年夫妻需要补办结婚登记,大多数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农村。”江北区民政局审批科科长金洁说,换证时只需携带相关材料去行政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办理即可,对出行不便的老人来说却不容易。 “爸妈结婚好几十年了,连结婚照也没拍过,多少有点遗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拍照、换证,又快又方便。”看到爸妈了却了一桩心事,王先生很感谢这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办证。 据了解,一年多来,这支队伍上门服务100多次,换发新证10026本,足迹遍布江北区各村、社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谈起这份甜蜜的事业,金洁笑着说,她和同事们多了一个别样的称呼——“追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