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轻快之文堪消夏

——《八月宁静》谈略

    

    

    

    

    

    

    蔡体霓            

    

    大暑夜,从书架上抽出陈宁写的这本随笔来读,觉得书名散淡。按照作者自己说法,前作《六月下雨,七月炎热》出版以后,没想过还会有一本《八月宁静》,从书名来看,有岁月迁移的连贯感。此书为“海上文库”里的一册,其他所列书籍的作者为黄裳、王安忆、李欧梵、林行止等。多是轻快之文,闲情小录,消夏尤觉清凉。

    我就爱看书里一些文字的片段,体味作者笔下的气息。以《八月宁静》为题的文中,说这时候,巴黎人放假去了,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空气清爽得像晨初的露水;很静,你听得见风吹过叶子的声音,沙沙沙——面包店挂出年假休息的告示,咖啡店里堆叠着一张张桌椅,不营业的橱窗收起丰盛的展示,糕点店酝酿着下一季的色彩;这静好的氛围,让你想起童年时代的春节,店家门前那张红纸一贴就是十五天,那么大剌剌地喜气洋洋。文短意爽,待咖啡店外重新摆出桌椅,面包店端出出炉面包,意味着夏尽秋至。

    书里文章多是较短的,好看的文字不断地跳入眼帘。记得黄裳先生在《书林漫话》里谈到,书话,从一本书讲起,却又并不限于书,往往引申开去,谈点别的,发点感慨,很随意,包含面很广,但又不是漫无边际。就是抄书,为什么抄这段不抄那段,也是很有名堂的。还说,书话其实是散文的一种,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文学样式。关于陈宁在《我城电影节》里的一些片言只语,我深有同感。她写道:在许多年前的电影节里看过的影片,说是同辈人的集体记忆并不为过,“我等影痴有时不免怀念从前,也即在散场后或许会认得几张熟悉的脸、交换会心的微笑或掌声的那个场景与氛围”。对于影片观感的共享与回味,能使人们的情感彼此连接。

    对于夏日的感受,作者在《六月下雨,七月炎热》一文中就写过,谓“雨早停了,却换来无边无际没有谷底的热。好热。那不是大太阳明亮的清爽的热,而是黏附在皮肤上挥之不去、翳闷局束的热”。在这种天气里,作者会想起家附近的“金凤茶餐厅”里的冰冻奶茶,在异地忆及老家这杯奶茶,无疑可慰乡愁。

    《流动的街景》里的一些话,我觉得颇有味道。看此段文:“街就是街,是民间的,生活的,纯感官的。街虽规范着行人,可倒过来,行街的人也规范着街,形塑着它们的色香味、功能与活力。街是城市生命的布景与倒影。”她说,长篇小说《候鸟》里有个小女孩素素,每天下课回家的路上,总是要在街上溜达好久,一家店子挨一家店子仔细看个够,看人家怎样卖面卖饼,像看新奇玩意儿般看个透彻。这样的童年,这样的街头,五彩缤纷且又极富生趣。在巴黎,陈宁说自己下了课亦像“童年的素素那样稍不以为意即迷堕于平凡而意趣盎然的街头氛围里,待回过神来,方觉时光忽逝,天已黑下来,街灯亮起”。这些文字尽显缱绻缠绵。

    她又写到那城里的一条老街,传统商店甚多,有专卖芝士类食品的,卖酒的,卖糕饼的,卖面包的,卖鹅肝酱的,卖橄榄油的,卖鱼的,卖水果的,卖咖啡的……一家家店看过去,看人也看物,一扇窗一道栏一盏灯一本书,生活的飨宴流动不息……令我想起昔日的沪上十六铺与甬城的新河头。

    等过了八月,秋意总归会渐渐袭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