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率先实现 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

    

    

    

    张枝实 胡央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内在动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大力度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其中,探索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实现路径是推进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依托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

    人力资本即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其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普惠性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普遍的”“非歧视的”和“受惠的”三方面含义,具体遵循全纳和普遍原则,致力于保障所有人可以无歧视、无差别地共享制度红利,并由政府、社会组织或龙头企业提供主要政策与资金支持。总体来看,普惠性人力资本代表了相对较大的社会收益,以及相对较少的个人成本。

    人和家庭的物质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本质基础和鲜明呈现,人力资本则是创造财富、实现富裕的核心能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以充分促进社会公平和财富共享,有效破解多方面社会矛盾,助推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模仿型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质量型优势转变,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并有效地在各类人群中进行合理、高效和广泛的分配。

    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教育共富”的重要内容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个体获取收入的关键人力资本投资。共同富裕旨在发展中缩小收入差距,短期内将借助多种改革措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弱势劳动者收入水平。长期来看,要用教育平等帮助学习者提升思想道德、科学与人文素养、身心健康水平与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促进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有效融合,进而筑牢共同富裕的牢固根基,维护高质量社会保障的扎实底盘。

    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重点,在于加快建设更高质量跨类别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集聚人才优势,以知识改变命运,以学习成就未来,为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新生代劳动者提供基本教育和培训的保障,提高面对社会工作的竞争力、适应性,进而可以畅通低收入人群成长进步通道,把人口学意义上的中间群体转化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与提升,推动经济结构完成转型升级,为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复苏、社会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三、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开创民生优享新局面

    未来五年,我省将率先实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目标,推动学历技能并举、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相融的教育服务模式广泛运用,以及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立,人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到2027年,浙江中低学历社会人员普遍提升1至2个学历层次,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7年。

    落实“率先实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坚持优先发展、适变应变与共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内容与方法,大力发展优质教育,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包容,强化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系统紧密结合和正向促进作用,擦亮浙江教育“浙里优学”金名片。其次,要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优化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样态,帮助人们适应数字化时代,为“两个先行”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生力军。第三,要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聚焦“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重点任务,高质量提供“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

    (作者单位:浙江开放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