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河志愿者。(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提供) |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徐丽 “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集体的力量,很荣幸代表我们这个集体来领奖……”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口,手捧牌匾的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局长王巍激动地说。 蓝天碧水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去年10月,宁海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至此,宁海已囊括“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四项国家级荣誉,这是继连续4年蝉联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第2位之后的又一殊荣,生态之城、绿色之城实至名归。 生态之城的背后,是一群“环保卫士”在守护。王巍介绍,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系统推进治污攻坚,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示范创建,四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两次捧得浙江省治水“大禹鼎”银鼎,2020年获评浙江省“最美环保人”,2021年获评浙江省“五水共治”先进集体。 守护生态之城,铁腕治污当先。 青山掩映,碧水绕村,沿着紧依凫溪的宁海国家绿道一路前行,时见或慢跑或休憩或垂钓的游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条长达13公里的河道里流淌着灰黄泛黑的劣Ⅴ类水,工业和养殖废水一度让鱼类绝迹。 “堵”!关停年缴税费千万元的化工企业、沿岸畜禽养殖户转产转业、沿溪所有行政村实施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落实“河长制”……一连串的治污清河组合拳,让村民心中的母亲河重现生机。 “疏”!凫溪流域上游企业的铝灰是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宁海环保人主动为这部分企业寻找退出通道,通过联系部门乡镇、争取政策支持、提供转型项目等,最终全部实现转产转型。 凫溪之变,是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每个月总有几天,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的环保卫士深夜出击、全员参与、全程跟拍、当场处置,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夜鹰式”零点执法行动,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四年来,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万余人次,淘汰关停和改造提升高污染企业264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85件,处置各类信访件4834件,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 铁腕治污,让宁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大气环境优良率从2018年的92.3%提高到98.6%,入选全省首批清新空气示范区;市控以上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和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多年保持100%,成为全市首个消灭劣Ⅴ类水的区(县、市),实现全域污水零直排;建立完善的固废收运体系,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7%。 守护生态之城,得益于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走进位于宁海县科技园区的高格卫浴厂房,随处能感受到“绿”意盎然。 从家庭作坊成长为宁波市四星级“绿色工厂”,这几年高格卫浴每一次设备更新、每一项措施升级,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都会提前再三审阅措施方案,及时提出意见建议,让企业少走弯路。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从推行环保审批验收“店小二”模式到“环保管家”,从“环评云审批”到“网上中介超市”,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不断创新助企模式,为企业排忧解难。 如何创建“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景区”?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自我加压,按照提前一年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组织企业、第三方机构及乡镇(街道)干部培训2600余人次,帮助建成“无废细胞”50个,打造“无废载体”14个,全力推进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其中“红葫芦云回收”数字化平台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如今,宁海已经构建起完善的“公众-企业-政府”环境共同治理新模式,拥有全省最早的县级生态环境议事机构,环保管家、环保经理累计服务企业万余家次,创新推出“保险+服务+补偿”模式,培育绿色保险企业47家。 守护生态之城,离不开环保示范引领。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在清溪河道边总能见到一群“绿马甲”在清理河道垃圾、检测水质。他们是由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环保中介机构和环保重点监管企业职工组成的“绿先锋”生态环境志愿者联盟,每月一次的巡河已经成为联盟的运作常态。 做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推动者。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立足自身职能,全域推进生态创建,形成具有宁海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六大路径,特色经济、生态环境、碳中和度、民生指数、保障体系五项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当好生态文明的示范者、宣传者。截至目前,宁海已累计创成省市级绿色(环保模范)单位30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