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目青绿胜画图

——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读后

    

    

    

    

    

    

    痕 墨           

    

    提到“千里江山图”五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北宋徽宗年间少年画家王希孟的那幅惊才绝艳的青绿山水画卷。而上海作家孙甘露先生此次借用了这幅画的名称,创作了一部白色恐怖下中共地下党在上海与敌周旋的惊险作品。

    那是1933年的上海,初春时节,寒冰未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低潮时期,组织上打算将革命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没有详细叙述这次战略转移的整体过程,而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小说一开篇,已是危机四伏:中央特派员老K要与上海的几位地下党同志在某图书馆的一个秘密房间内召开会议,组成特别行动小组来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然而上海地下党同志之间,为了保证工作的绝对隐秘性,基本是单线联系,所以彼此并不认识。而这些人中,混入了国民党早就安插进来的奸细,这就导致会议尚未开始,守株待兔的特务便蜂拥而至……地下党成员不得已四散离去,但还是有好几人被逮捕,关进了监狱。

    国民党方面别有图谋,他们希望放长线钓大鱼,抓获中共高层。于是便假意将这次逮捕的地下党“无罪释放”出去,然后分派人员,跟踪、监视他们的行动。共产党员陈千里临危受命,只身来到上海,力图挽回残局。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将中央下达的指令安排好,执行好,还须锄掉革命队伍中狡猾的内奸。具体而言,一方面,陈千里要想尽办法联系到自己的同志——他们都在国民党眼线的严密监视下;另一方面,究竟谁才是那个隐藏甚深、真假难辨的特务呢?一切迷雾重重。

    孙甘露先生原是海派“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短篇小说写得尤其精彩。《千里江山图》是他首次尝试的革命题材长篇小说。本书做到了笔法圆融通透、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饱满鲜明。看完小说后,我发现书的末尾处,道明了该故事中不少地下党员史有其人,孙甘露是根据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乃龙华烈士的遗物)和一篇没有发表过的口述记录,完成了《千里江山图》。无怪乎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本书之所以成功,除了作者的文学功力,更有赖于作品本身的现实主义基础。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绝境闯关故事,严格考验了革命者的勇气、智慧、魄力、意志和信念。陈千里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任务的时刻,我不禁长吁一口气,深深感慨革命者到底是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了。然而,再一思量,又即刻意识到自己的肤浅:小说描绘的任何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皆非纯粹的虚构,而是扎根于史料的严谨写作。那是战争年代里,无数中共地下党员真切至极的工作常态,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牺牲,还会牵连到同志……所以每一次行动都不容有半点闪失。

    小说里党中央指定要执行的绝密计划叫“千里江山图计划”,即把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从上海转移至瑞金。同时作品中也有一段点题的简短对话,那是陈千里初到上海和当地同志接头时说的暗语。一人道:“你打开窗朝外看。”一人应:“说的是,这些人就是千里江山。”要取得革命胜利,可谓路途坎坷,道阻且长,然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天,革命先辈付出的一切,终于换来了无限江山满目青绿,更胜画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