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国华在半浦渡口摆渡。(庄源 黄程 摄) |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庄源 台风过境,渡口停航,半浦渡口的摆渡人严国华终于得以休息几天。一般情况下,他每天“早5晚7”,全年无休。 半浦渡,位于江北慈城镇半浦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渡口。这里曾经熙熙攘攘,如今已是冷冷清清,但半浦村村民将它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与一座座跨江大桥的落地建成,江北辖区5个渡口中的4个已经停用,目前在用的仅剩半浦渡渡口一处。 半浦渡口古称“鹳浦古渡”,位于半浦村最南端,连接着慈城半浦村与海曙高桥镇,因江对岸工厂较多,乘坐渡船早出晚归是半浦村村民最便捷的过江通勤方式。 清晨5点钟,严国华走到半浦古渡口,简单收拾一下渡亭,检查渡船情况后,开启了他一天的摆渡人生活。 严国华是土生土长的半浦村村民,年轻时就与船为伴的他,先后开过货物运输船、砂石船。2018年,严国华加入了半浦渡摆渡人的队伍,刚加入时,一共有三名渡工。随着前辈渡工陆续退出,到今年3月,严国华成为半浦古渡口唯一的摆渡人。“一个人摆渡,早5晚7全年无休,还是很累的,但是村民们每天过江离不开我,所以我选择了留下来,守着渡口与船。”严国华说。 一双手套、一副遮阳镜、一台便携式小风扇,是严国华夏日渡船的常用“装备”。62岁的他笑称自己“身体贼噶好,一点问题都没有。”村民登上船后,渡船缓慢驶出,在严国华的操控下,渡船稳稳地行驶在江面上,“开船,我很在行,保证把乘客安全送到对岸。”到今年足足有40年船舶驾驶经验的严国华自信满满。 “哒哒哒”的马达声响彻在200米宽的姚江江面上。严国华的渡船一次最多能载12人,平时只要有人在等,他就会渡一次,船速虽然不快,但是他能保证折返一次不超过8分钟,不会让岸上的人等待太久。 “天天重复同一件事,很无聊吧?”面对这样的问题,严国华摆摆手说,他从小在半浦村长大,对村子和渡口有着浓浓的乡愁,虽然上了年纪,但能够发挥余热,为村民做点事情,他心里十分平静。 白天,严国华运送过河的人,待到夕阳西下,他便系好船,回家休息。“我家就在渡口旁边,每天来回很方便,来往乘船的人大多熟识,他们基本上知道我每天中午会抽半个小时回家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次次驶出与靠岸,无声地记录着他的摆渡生活。 渡亭与渡船的日常维护,严国华自己就能搞定,“忙的时候,我老婆也会过来帮忙搭把手。”严国华说,因渡口有上级拨款补贴,除每月给村里缴纳承包费用外,他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今年以来,江北区大力推进姚江历史文化长廊线的相关建设工作,通过河道整治,不断扮靓着姚江沿岸的美好风光。空闲的时候,严国华会站在江岸,边欣赏姚江景色,边感受渡口带给他的力量。 古渡之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上还有残存的古老灯柱,默默见证着半浦古渡的沉浮兴衰。就是这个渡口,记录了一代代摆渡人和乘船人的青春与记忆。 “我希望渡口尽可能地多存在一些时间。”虽然严国华不知道半浦渡口未来的命运如何,但他会一直守候着,用渡船为乡邻搭起一座“移动的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