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1世纪车间”的启示

    

    

    王学进 

    

    从2020年开始,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信息科技教师陈少华自掏腰包十几万元,在海曙区月湖街道梅园社区的巷子里建起了“21世纪车间”。“车间”里没有机床和设备,只有讲台和教具。1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成教学区、动手实践区和展示区。陈老师每个月会在此上一堂科普公益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追捧(9月7日央视新闻)。

    陈老师的“21世纪车间”之所以能上央视新闻,委实是因它太特别了。不知者还以为陈老师太傻了,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器材,自己制作教具,自己上课,耗财耗力,还搭上休息时间,何苦来着?但在我看来,陈老师的义举意义不小。

    严格地说,这是一间教室,为什么陈老师将其冠名“车间”呢?这与他一贯秉持的教学理念有关,即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两年来,他就是按照这一理念,在“车间”里给学生上课的。对陈老师来说,教具不仅要展现科学原理,还得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有别于课堂里的常规教法,现行的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训练。在很多专家和名师看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已成不争的事实,是当下教育之“痛”。动手能力不强,技术素养欠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是由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

    由此产生一个连带的问题:多数学校没有工场和实践基地,有的甚至连实验室也没有,即便教授技术课程,教师也只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陈老师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在校外建“21世纪车间”?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21世纪车间”两年来的办班经验表明,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愿望和操作兴趣,家长的支持力度也超乎想象,各学校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正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和科学素养欠缺的事实,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破解。

    首先,加强科学课、信息科技等技术课程的学科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组建学科小组;其次,按课程标准配建实验室、化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工场和实践基地;再次,创新考试方式,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作为升学考依据。

    “21世纪车间”被央视关注后,能否从校外搬进校内,能否从民办变为公办,虽是后话,但我希望它有一个好的归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