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农之礼。(陈章升 摄) |
|
慈溪滩涂美景。(王纯纯 陈章升 摄) |
|
游客在慈溪葡萄园采摘葡萄。(陈章升 王纯纯 摄) |
|
慈溪农创客陈速超通过网络直播推介花卉盆景。 (陈章升 余聪波 摄) |
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李郑颖 陈运运 釉光润泽的越窑青瓷盘、品质上乘的高山茶、酸甜可口的杨梅果糕……今年,由慈溪市忆山文旅有限公司推出的“匡农之礼”走红微信朋友圈,人气指数节节攀升。前8个月,这款充满乡土气息的礼盒总销量超过1000盒。 “忆山文旅”是慈溪市匡堰镇南部片区产业联动发展的纽带,由倡隆、乾炳、岗墩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匡堰镇农业服务中心组建而成。“‘匡农之礼’有3种产品来自这3个村,它的推出不仅延伸了片区农副产品产业链,也提高了村民收入。”该公司电商负责人戚军洋介绍,本月底,他们还将推出一款“果甄如慈”果汁礼盒,通过文创设计、水果加工、销售联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加强政策保障 锻造共同富裕“金钥匙”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2006年以来,慈溪已实施四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动。到去年底,该市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88%。 “今年起,我市开展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行动,实施做优‘飞地’报团、盘活资源资产、深化结对帮扶、加大项目支持等八大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慈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慈溪打好发展“组合拳”,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 依托城镇开发区、特色街区、小微企业园等平台,慈溪加快谋划落地一批“飞地”抱团项目,鼓励镇村、村村、企村合作建设;深化企业与村庄结对共建制度,积极引导国有企业、私营民企、侨团侨企等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月,慈溪新浦敦和循环经济产业园首批招商引进的慈溪交通新材料养护研发基地项目试运营。“该项目由国企参与开发,达产后每年可产40万吨沥青混合料,为我镇北部下洋浦、新闸、腰塘3个村增加经营性收入240万元。”新浦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告诉笔者。 组团购铺当“房东”,是周巷镇登州街、潭南等7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妙招”。近年来,这7个村购买周巷中国食品城商铺作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每年租金收入约140万元。“在有关部门协调支持下,我们‘团购’35间商铺,其中每个村拥有5间商铺的产权,商铺实行统购联营。”登州街村党总支书记潘海军说,这个“福利”源于慈溪市启动的第四轮市级财政补助村项目,村集体购买商铺等物业用房的,最高可补助200万元;新建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的,最高可补助150万元。 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人才支撑。目前,慈溪正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推进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鼓励农村土地向高层次人才适度规模流转。“对新引进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从事现代农业,且连片流转土地100亩(含)以上、流转年限5年(含)以上的村,我市将给予300元/亩一次性补助。”慈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片区组团 助力产业发展“内循环” 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这个道理同样颠扑不破。 近年来,慈溪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实施党建联盟、规划联体、项目联建、社会联治,以全域推进片区式组团发展为引领,实现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其间,该市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片区组团、联盟、联合等模式,试点筹办强村公司、实施产业联动工程等产业项目,探索以片区中心村名义对外签订合作意向,内部按比例落实投资、分配利润,做大做优当地“拳头产品”,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拓展增收渠道。 规划联体,美丽乡村由“一枝独秀”转向“全域推进”。去年以来,新浦镇建立片区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设3个片区子公司,对村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运行。今年,该镇东部片区5个村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开发公司,根据投入土地、资金等要素权重占比情况分配股份,引入智能家电、汽车配件等项目。“一、二期项目用地合计23.5亩,其中一期拟建厂房1.5万平方米,预计一年可为片区带来220万元收入。”东部片区联合党委书记冯月溪说。 集中盘活片区村集体资产,将零星分散的优质特色农文旅资源串点成线建设精品线路,这是匡堰镇南部片区下的乡村振兴“先手棋”。近年来,该片区优化统筹相关资源市场化运作,提质提级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和农产品品牌。其间,片区三村联合打造“全域秀美乡村”旅游线路,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楝树下”艺术村落,与荣誉集团达成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指导运营楝树下9号民宿。“2021年,三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2020年、2021年,相关项目带动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享受到乡村片区组团红利的,还有龙山镇的徐福、田央、筋竹3个村。去年以来,这3个村实施“党建合作、资源共享、发展互惠”徐福片区组团发展新模式,启动慈溪特色农产品(小家电)展示区等16个项目开发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这些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能为片区增收800万元以上。”徐福村党委书记黄金德说,徐福村抓住文旅产业发展契机,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与邻村“组团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慈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7月,宁波首个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奋‘豆’不止”菜豆(毛豆)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在慈溪成立。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有12家,其中包括慈溪市农技推广中心等涉农单位的党组织。“近年来,慈溪大力推进鲜食毛豆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人工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慈溪市农技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戚自荣说,党组织“组团服务”,让更多本地毛豆种植户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延伸产业链 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如何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是慈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作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慈溪近年来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在试水“飞地物业”“抱团置业”等发展模式的同时,该市镇(街道)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与相关地区“抱团发展”,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跨越。 今年初以来,慈溪市附海镇与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以丝瓜络产业为媒,深入开展协作帮扶,探索打造“山海共富”示范样板。其间,附海把文创元素植入两地丝瓜络产业链,在丝瓜络产销合作基础上,增加铆接点,充实产业链,形成农业、文创业发展双循环。“上半年,两地就丝瓜络产销签署合作协议,附海方面承诺包选种送种、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东案乡金源村农民刘荣土告诉笔者,年初,他以土地作价入股,并受聘到东案丝瓜种植基地工作,“除了固定工资、土地租金,每年还能领到分红。” 小小丝瓜络架起山海协作“共富桥”,慈溪草帽也乘着东西部协作东风,“飘”进四川大凉山。上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家慈布草帽工坊在布拖县特里木镇正式对外开放。该工坊由慈溪市长河镇草帽企业提供编织原料,开展技术培训,通过领料加工方式为布拖居民提供增收途径。“从事草帽编织的布拖居民,预计日收入可增加近百元。”长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计划一年在布拖收购草帽半成品50万到100万顶,后续还将在当地建草帽加工厂,发展草帽产业。 除了草帽、丝瓜络等特色产品,“慈溪杨梅”“慈溪葡萄”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水果也跟着慈溪农民“走南闯北”,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致富果”。“我们村果农不仅把村里镇里的葡萄种好了,而且凭借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走出宁波,在全国多地建起葡萄园,总面积超万亩。”一说起村葡萄产业发展,新浦镇六塘南村果农潘再平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