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已经实行8年

宁海“36条”金字招牌如何越擦越亮?

长街镇纪委监察办工作人员引导村民运用“监督一点通”平台,对村级工程项目、公共资金等情况开展实时监督。

宁海县纪检监察第四协作片区在强蛟镇下渔村举办2022年首期村监会论坛。

桥头胡街道双林村对8月份村级临时用工人员名单、工作内容、用工时间等予以公示。

力洋镇纪委监察办组织新任联村组长集中学习《36条负面清单》,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张晨 黄海清 照片由童少儒摄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4年,宁海在全国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制度,规范干部用权、便捷群众办事、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创新做法后来逐步走向全国,在全国各地推广。“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曾荣获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这项发轫于宁海的创新制度已实行8年,一路走来,这块金字招牌如何越擦越亮?

    其实,这8年来,宁海制度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制度执行的尺度从未放松。在原有的基础上,2018年,宁海探索推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全周期监管体系,上线村级小微权力36条智慧运行系统。2021年6月至8月,宁海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相继上线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和“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应用三平台(运行、公开、监督)”的运行格局。2022年3月,宁海拓展标准化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参与制定的《村务管理》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36条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7月,宁海县纪委全面梳理违反“36条”的典型案例和典型问题,又创新推出了《36条负面清单》,进一步深化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总之,通过制度上的持续创新,监管手段上的不断完善,8年来宁海“36条”金字招牌越发锃亮,更好地从源头上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了“笼子”。不信?下列数据可以提供佐证——

    目前,宁海的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已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369个村社,每3个宁海人就有1人注册了“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公示公开的数据达7.1万余条,村级集体资金线上支付率超过8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月至8月,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收到反映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件44件次,同比下降48.8%,其中反映村级工程建设、“三资管理”、征地拆迁等信访举报同比下降50%以上。

    这“一升一降”,见证了宁海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不断创新探索,也证明了多端协同、场景多样的乡村数字政务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执行不严格、推进不平衡,如何破解?

    持续完善制度 推出《36条负面清单》

    

    

    

    

    

    村里的资产资源租金不及时、不足额收缴,怎么处理?发放误工补贴存在优亲厚友的情况,怎么处理?……在宁海,很多村社干部把一份《36条负面清单》熟记于心。这份涉及8个方面、53个问题的清单相当于村干部的“行权指南”,对每一种问题都提出相应的“第一种形态”处置建议,如提醒谈话、批评教育、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或诫勉等,成为他们行为的标尺、高挂的警钟。

    制度创新重在落实执行,然而,宁海近年来在日常督查、巡察监督、信访反馈中发现,在部分基层治理薄弱、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的村社,“36条”执行刚性不足、利用制度漏洞打“擦边球”的现象始终无法杜绝。为强化警示震慑效应,今年7月,宁海县纪委全面梳理违反“36条”的典型案例和典型问题,形成了《36条负面清单》,为村社干部“量身定做”了行权界限,为乡镇(街道)规范处置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

    宁海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能够始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断地进行制度重塑,并始终保持动态调整,以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案。除了《36条负面清单》,今年7月,宁海还梳理修订了18处清单内容和行权流程,下发了最新版的《宁海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手册8000本。

    制度要重塑,监督也要扩围。近年来,宁海乡村建设出现新趋势,农村经济萌发新业态,艺术振兴乡村、农旅融合发展、“集士驿站”迭代扩面等工作成效卓著,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相应配套了农村临时用工人员入围制、“六单”派工制和《宁海县养殖塘承包经营管理办法》等监督创新。

    在最早实行临时用工管理办法的长街镇,43个村社建立了总人数达2330名的临时用工人员库。该镇纪委书记陈健说:“以前村里用小工,虚报冒领、虚开套现、厚亲优友等问题层出不穷。新办法做到建库公开、按需用工、循环派工,实现提单、核单、派单、监单、晒单、结单‘六单’动态监管,实行动态考评和末位淘汰,流程公开透明,形成管理闭环,真正做到了堵住制度漏洞。山头村实行新办法,村里的绿化带修剪费用下降了30%,工期也大幅缩短。”

    解决36条制度落实不规范、不平衡问题,还需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宁海要求乡镇纪委监察办对在村级财务管理、误工补贴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履职不规范、不到位的村干部作出相应处理的同时,扣发一定比例绩效报酬,通过加大扣发力度、统一扣发标准、明确扣发情形、强化制度执行,切实保障“36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宁海自去年以来启动“36条”三年行动计划,共创建“36条”“示范村”38个、“达标村”168个,然而,对于这些创建成功的村社来说,危机感始终存在,由于严格控制“示范村”总量,下一次考核验收不达标就只能摘牌,而且对非“达标村”以上村社,涉农资金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干部减负担、群众易操作,如何实现?

    打通数字壁垒 迭代升级多跨场景应用

    

    

    

    

    

    前不久,前童镇纪委副书记张璐楠登录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时,发现该镇官地严家村砖混矮围墙建造项目触发红色预警。排查发现,该村出纳在录入工程相关信息时将工程开工时间记成会议召开时间,导致工程出现了先施工后决策的违规情况。镇纪委责令官地严家村立即排查工程信息,村监会对该条预警进行监督跟办。

    “场景应用上线以来,平台共触发红色预警251条,黄色预警3600余条,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基层监督数字化“揭榜挂帅”和中纪委“监督一点通”全国试点,宁海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不断迭代升级模块和算法,提升智慧化水平,预警模型扩展至27个,通过信息互通共享和数据碰撞分析,及时发现违规线索。

    高效预警的前提是海量数据,提升数据流转效率,提升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宁海常态化开展数据录入规范化整治,排查数据3300多项,完善数据1100多条,修复系统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共20余个,场景应用六大模块数据从去年末的4.1万余条增加至目前的7.1万余条。

    这么多的数据录入和管理,会不会增加基层负担,给干部带来重复劳动?宁海的做法是打通数字壁垒,实现数据和设备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36条多跨场景应用与“浙农经管”平台数据贯通,高速影像拍摄仪的设备共享,大大提高了基层数据录入效率和质量。目前,宁海36条多跨场景应用已打通省民政大救助系统、宁波基层治理“四平台”、宁海县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等跨部门、跨层级系统7套,对接数据接口32个。

    作为一个基层政务应用,管理、服务、监督功能缺一不可。群众作为用户和监督者,体验如何?如今,宁海有21万余村民已经注册了“监督一点通”,占户籍人口的36%,2022年月均访问量超过7.5万人次,群众只需指尖点一点,就可以及时了解村里的重大事项、村级采购、资产资源、三务公开等信息,还能留言提出意见和建议。上线以来群众提出的8401条诉求,已经办结的有8341条,好评率在99%以上。

    

    监督精准有力、整改在线联动,如何发力?

    整合监督力量 靶向施治提升执行力

    

    

    

    

    

    “开展党员活动日的形式主要有哪些?我县村经济合作社开支实行联签审批制度,需要哪些人联签审批?……”这是不久前宁海村监会论坛上的一个应知应会竞答场景。这样的论坛,宁海每半年就会举行一次,各乡镇(街道)分片分组进行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案例剖析、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村监会成员提高履职本领。

    村级组织自我监督难是个“老大难”问题,部分村监会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或者为了“团结”爱做“老好人”,都会导致基层政治生态恶化。为了提升基层自我监督能力,宁海通过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考核机制、队伍评价机制等“六大机制”,提升村监会队伍能力素质;同时,针对农村党员常见违法违纪问题,制定“六严禁”“十八不准”负面清单,针对农村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行为,制定“五禁止”“十八不得”负面清单,方便村监会成员对标操作、精准监督。

    为村社组织拉紧第一道“廉政防线”,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今年1月至8月,宁海各村监会共报送违反“36条”问题信息400余条,其中转问题线索54条。对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村监会成员,同样要追责问责,今年以来共有24名村监会干部因落实监管责任不力被处理。如茶院乡纪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茶院乡茶院村村监会主任王某某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每月召开村监会会议,未有效履行监督责任,今年8月给予王某某全乡通报批评处理。

    农村基层组织保持健康运行,外部监督同样不能少。宁海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促进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打造一体监督新路径。今年县委第一轮村(社区)巡察工作对56个村社进行巡察,就把“36条”执行情况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重点围绕村级项目、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问题,今年以来已对93个村社深入开展农村财务收支专项审计,目前已完成25个村社,发现问题92个,督促整改60个。为了更好实现外部监督线上线下联动,村级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针对此轮巡察和审计又开发了“巡察监督”和“审计公开”两大模块。“巡察监督”实现村(社区)巡察情况与县委巡察办、乡镇纪委、村社党组织的在线联动,推动问题线上动态督促整改。“审计公开”则打通了农村审计问题长期无法形成整改闭环的堵点,共上传并公示审计报告118份,便于让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对照进行监督。部署开展全县村经济合作社运行问题专项治理交叉检查,抽调人员组成18个检查组,对90个重点村社开展异地交叉检查。持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今年以来共处理59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58人。

    “我们将在内容拓展延伸、系统迭代升级、强化运行监管上持续发力,在优化场景应用、打通数字壁垒、设计预警算法等方面创新探索,努力把“36条”打造成独具宁海特色、可以快速推广的乡村治理品牌。”宁海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