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平 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其中,在答复“关于将《劳动教育》教材纳入教科书目录”方面,教育部表示:为避免“一刀切”,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 对于劳动课,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有充分的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坚持因地制宜”作为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负责组织审查。 有充足的学理依据。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劳动课教材,是由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国情所决定的。劳动教育要落实好因地制宜原则,与各地劳动教育可利用资源的差异性相适应。例如,学烹饪,因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很大,菜品及烹饪方法各有千秋,人们口味各不相同,因而难以编写出全国统一的烹饪课内容;又如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应让各地各校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状况,自主选择劳动形态与项目,确定相应的侧重点,促进劳动教育特色的形成。 有可作参考的历史经验。从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过程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劳动课以使用省、地所编教材为主;在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时,也不曾出现过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教材的格局。 劳动教育虽不编制全国统一教材,但仍应达成以下共识:劳动教育非常重要;学校要开足开好劳动课,落实好劳动周等安排;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家校社协同;精心管理,提升人财物和信息等方面保障水平;实施闭环管理,加强督导评价。 劳动教育不编制全国统一教材,也不意味可以放任不管、放弃指导。譬如,教育部早先就印发《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为加强管理指导工作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