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诗人笔下的古代诗人

——读《曾许人间第一流》有感

    

    

    

    

    

    

    崔海波            

    

    很多人认识彭敏是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无论是知识题还是诗词接龙、飞花令,他都对答如流,好像《全唐诗》《全宋词》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了,随用随取。彭敏曾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冠军,现为《诗刊》编辑部副主任。

    《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副标题是“古代诗人骚客的激荡人生”,书中27篇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人物一篇,只有苏轼例外,作者写了三篇,足见对他的喜爱。书中提到的其中一个人物不能算文人,但她绝对是文人骚客笔下的顶流明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关于杨玉环的文学、绘画、影视作品还是层出不穷。大概缘于此,作者为她单独写了一篇。

    “曾许人间第一流”此句,出自清代进士吴庆坻的诗《题三十小像》,意思是少年时代壮志凌云,结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学而优则仕”,在古代,大多数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杜甫想去辅佐皇帝,“致君尧舜上”;李白虽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纵观历代诗人,他们饱读圣贤书,下笔如有神,大都“曾许人间第一流”,但在仕途上跌宕起伏、落魄失意的一抓一大把。

    彭敏在自序里说,他小时候发疯一样读诗词、背诗词,上大学后才发现小时候翻烂了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都是盗版,不得不花好多时间把记忆库里那些错乱的音形义纠正过来。随着对古代诗词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语文课本里被高度标签化的诗人们,一生七荤八素难以评价。比如以“让梨”出名的孔融,最后却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诛杀。

    《曾许人间第一流》可以当作一本诗词来读,作者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讲述了诗人们那些著名或不太著名的诗篇的诞生过程;也可以当作历史书来读,家事连国事,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安史之乱、牛李党争、玄武门事变等历史大事件,以文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事件以及对诗人命运的影响,让读者隔着千年仍然能感受到“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作者在解析诗词的时候,顺带着讲了一些相关的成语典故:倒屣相迎、驴鸣送葬、东山高卧、鸥鹭忘机……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虽然书的内容是关于古代诗词的,但作者用了很多网络词汇,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比如杠精、单身狗、C位、键盘侠、蹭流量等,有些词实在太新潮了,以至于我不得不求助百度才了解其意。

    《曾许人间第一流》也是一本趣味横生的名人故事书,即使你对书中的人物故事已经了然于心,再读一遍还是能咀嚼出不同的况味。书中第一篇写的是孔融,我的阅读体验仿佛不是在读文学历史,而是和三五好友把酒调侃某个当红明星:“(孔融)自小冰雪聪明,是整条街最靓的仔……在军事上,他就是个渣渣”“孔融像个职业黑粉天天守在曹操的微博底下,一有更新就冷嘲热讽,猛刷恶评”。类似的桥段在书里俯拾皆是:“一年后发生的事,把这些人的脸打到智能手机都识别不出来”“各路大佬抢着给他递offer”“族人邻里看他的眼神像看一道奥数题”……

    书中多篇文章曾在作者的公众号上发过,所以标题非常的“自媒体”:《建安七子: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男子天团》《阮籍: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李白:在人间已是癫,我偏要上青天》……这些标题,新颖独特,夺人眼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