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知道,北纬30度上的318国道,是“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川藏南线是这条国道的一部分,更是风光绝美的精华所在。今年夏天,我们顺着这条路由藏入川。 那天,我们从鲁朗出发,前往波密。临近傍晚,到达通麦特大桥,跨越易贡藏布江。通麦特大桥,是一座独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桥长256米,宽12米,主塔高59.9米,结构形式在中国很少见。它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 历史上,在同样的位置有过三座跨江大桥:第一座于1950年修建,2000年易贡湖大溃坝时被冲毁;第二座曾连续出现故障;现在的通麦特大桥建于2015年。同行者中有人曾在2009年到过此地,当时第三座大桥还没建好,又遇山体滑坡,只能绕道而行。 如果你不经过通麦,就不知道川藏线的险峻。在大桥建成前,这里曾让路过的人们战战兢兢,感觉生死就在一瞬间。站在大桥边,江水滔滔,抬头向南,在雅鲁藏布江峡谷不曾遇见的南迦巴瓦峰——“直刺天空的长矛”——在这里竟然依稀可见。 次日,我们从波密出发沿国道向八宿前进,大概走了20分钟,就遭遇了拥堵路段,在林芝与昌都交界处堵了40多分钟。接着开了30多公里,又是拥堵和卡口检查。这样走走停停,到八宿已是傍晚6点。 一觉醒来继续向前,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怒江大桥出现在我们面前。前方还有“天路七十二拐”——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 怒江大桥边上摆满了花朵、水果,路过的车辆都会鸣笛。这些自发的举动颇具仪式感——向当年牺牲的筑路英雄致敬!我在桥边放了6个西红柿,这是早上在八宿一小店买的,以表达对英雄们深深的敬仰之情。没想到这西红柿却引来了一只与我们十分投缘的小鸟。 它停在西红柿的上面,尖尖的小嘴“啾啾”地啄着西红柿,小眼睛警惕地四处张望。我们不知道这种鸟的名称,它的羽毛褐红中带有蓝色,还夹杂着丝丝黄色,很好看。原以为我们几个人看着,它会飞走,结果它和我们对视着,“叽叽喳喳”地叫。 老宋伸手去摸它,它想躲避却没飞起来。大陈惊奇地说:“看,它的腿上好像有血?”老宋把它捧在手心,向汽车走去。华子在我们随身带的药箱里拿出红药水,涂在它的腿上,又贴上一个创可贴。说来也怪,当老宋关上车门时,小鸟还是没飞,而且停到了老宋的方向盘上。华子连忙捧起它,抚摸着它背上的羽毛说:“呵呵,你要和我们做朋友了。”“带上它走?”老宋说,大家都笑着,笑声中有份默契。 随后,我们经过被称为“魔鬼路段”的七十二拐。这段路车辆之多,完全可以用川流不息来形容,车速倒是不慢,30多公里山路,高低落差达1800米,这就是川藏线的奇险。 华子后来告诉我们,当时小鸟在汽车上,叫得特别厉害。我坐在另一辆车的副驾位置,每过一拐,手腿都会使劲。当对面有车交会时,更是条件反射地抓牢扶手,伸出右脚随时准备“刹车”。道路如此险要,更让人想起修路人的艰难。 1950年,进藏的解放军第十八军一边修路,一边进军。在修建怒江大桥时,他们需要爬到海拔几千米的高度,悬空着从山顶一层层地打炮眼。就这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开通,创造了人间奇迹。随后几十年,大桥和公路经历了多次翻修,路况越来越好,而2000多名筑路英雄却永远长眠于公路两旁。 当天傍晚,我们顺利到达四川境内巴塘县,在通过检查站时,华子手里提着一只宽松的小镂空网丝笼,小鸟就在里面。大陈诧异地问:“哪来的鸟笼?”华子俏皮地回答:“保密,呵呵。” 第二天,我们从巴塘出发,途经理塘至稻城,继续走318国道。老宋和华子一直带着小鸟。我们更是欣喜地遇见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冰川遗址,它是200万年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地质奇观。 下车漫步在让人神迷心醉的海子山边,注视着一山神奇的石头,给人的感觉是荒凉的,而前方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苍穹。途中的理塘有“天空之城”的美誉,走在这条道上,云彩似乎伸手可触。 这天午饭,在禾尼乡多里路边一望无际的草甸上野炊,因为我们的车导航出错,走了冤枉路。当我和小行跳下汽车走到草甸时,老宋他们三个早已把午餐准备得差不多了。小鸟看见我俩,叫得特别欢。 我说:“华子,把它放出来吧,试试它的腿好了没。”华子抽开鸟笼口子,小鸟迟疑了一下,“唰啦”一下飞了起来,在旁边绕了一圈,居然又回来停在了华子的肩上。这下,大家都愣住了:“这鸟真通人性,知道华子对它好。” 同伴们围成一圈,听着手机上动人的旋律,分享着自己制作的美味,老宋则时不时给小鸟喂食。我们谈论路上的所见所闻,共同感受着川藏南线不一样的山川河流,往昔今朝…… 人在旅途,总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就在我们纵情放飞时,先后传来新疆、西藏等地疫情新发的消息。我们只能决定为这次川藏南线之旅画上句号。 “小鸟应该能飞了吧,我们要赶夜路……”我还没说完,依依不舍的华子,已把小鸟放在手心上,喃喃自语地说:“飞吧,飞吧,赶紧回家,不能让疫情追上你……”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在老宋和华子身边飞来飞去,转了几圈,最后张开翅膀“呼地”向空中飞去。我们5个人站在原地,望着小鸟飞去的方向,一直到不见它的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