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浙八味”

高保滋堂内挂的“浙八味”匾
白芍

元胡

杭白菊

浙贝

白术

元参

郁金

麦冬

    

    

    

    桑金伟 文/摄  

    

    两年前,慈溪逍林镇林西村高家祠堂复建落成,我去了那里,见到祠堂西厢房开辟有“高保滋堂”,厢房大门两侧各挂四幅直匾,每幅各书一味中药材名,合起来是“浙八味”。这样的装饰我还是首次见到。

    “浙八味”的药材也算珍贵,故又称其为“浙八珍”。“浙八味”是指白芍、元胡、杭白菊、浙贝、白术、元参、郁金、麦冬这八味中药材。有人说:浙江道地药材很多,其中以“浙八味”最有名,因其质地好、应用范围广及疗效佳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据说,早在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58处提及“浙八味”药材。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代的《图经本草》说:“白术生杭、越。”可见“浙八味”中的一些药很早已行世。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杭州胡庆余堂等一些名老药店,也选“浙八味”作配方。

    有必要指出的是,每一味中药,多有别称和又名,这使得同样的“浙八味”有不同的名称表述。

    白芍又名青羊参、青阳参等,根块切片药用。20世纪70年代,我在古窑浦支农时,见过一些农户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花朵很漂亮,我初以为是牡丹花,其实牡丹与白芍同属毛茛科。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行气活血,是妇科之良药,被李时珍称为“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元胡性温,味辛苦。只要属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作用部位广泛,为大宗常用中药。

    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花卉。人们常用它泡茶喝,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等作用。杭白菊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

    浙贝即浙江贝母的简称,与“川贝”相对,另有别名浙贝母、象贝、象贝母、大贝母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是其扁球形的鳞茎,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贝母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地。海曙的樟村、鄞江,余姚的洪山、鹿亭都很适宜种植。象山一带种的亦称作“象贝”。

    白术,别名很多,有于术、冬术、浙术、山蓟、山芥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分布区域为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别名有浙玄参、黑参、乌元参等。

    郁金为姜科姜属植物。温州瑞安是温郁金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瑞安市陶山镇被评为温郁金之乡。

    麦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各地均有栽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浙麦冬早有评价,称“浙中来者甚良”。而当时“浙中来”的麦冬主要产自两处,一是杭州笕桥一带(故有“笕麦冬”之称);二是现今的慈溪。我家院里就用麦冬作沿阶草,四季常绿。麦冬用药是其纺锤形的小根块,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我直接泡茶喝过,口味尚清香。

    “浙八味”中,白芍、元胡、郁金归活血药;杭白菊、元参归清热凉血、解毒药;浙贝归化痰止咳药;白术归补气药;麦冬归补阴药(此分类参照《常用中药知识》)。它们都是植物类中药,且药性温和。

    “浙八味”中,宁波有明确记载种植的不少于四味,其中两味——浙贝和麦冬是宁波的骄傲:

    樟村的浙贝,无论是栽培历史、栽培面积还是产量,均为全国之最,曾多次获得省优质农产品奖。

    据载,早在明成化年间,慈溪一些地方(时属余姚)已有人种植麦冬。清末宁波城内药行兴盛,麦冬和浙贝、白术为宁波的三大中药材,产量超过10万公斤。各帮药商争购麦冬,远销海内外各大药店。完稿于1919年冬的《余姚六仓志》卷十七记载:“麦门冬……俗称麦冬,相传种来自川,初栽花园(园在天元市西),后渐广……产地设行收买,运销甬江药铺,输出各地,产额甚巨。”

    自1950年至1990年的41年间,据说有27年,慈溪麦冬产量占浙麦冬总产量的80%以上。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慈溪麦冬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慈溪市划定的麦冬地域保护范围介于六塘与十塘之间的平原,包括崇寿、胜山、新浦、庵东、坎墩及现代农业开发区等地。

    这么多年过去了,“浙八味”的内涵也许出现了一些变化,今天,“浙八味”已经演绎成浙江道地药材的概称,成为浙江中药文化的代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