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蔬食记忆》


编者金实秋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日期2021年1月

    

    

    又到了吃萝卜的季节。“萝卜要连着皮吃才够味。我看不得人家吃萝卜削皮,我把削掉的皮收拢、洗净、晒干,然后放些辣椒粉、蒜瓣、盐、糖等腌起来,三四天后取来佐稀饭,既香又脆的,那是无上妙配。”翻开金实秋汇编的《蔬食记忆》,从大名人到小百姓写蔬菜的美文共48篇,讲述了中国饮食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

    梁实秋的《萝卜汤的启示》,写他抗战时在重庆,几个熟人到一位朋友杨太太家餐叙喝排骨萝卜汤的情景。对这道汤,他有很传神的描述:“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味美的原因在于“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文章的结尾,由萝卜汤联想到做文章,认为“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少说废话,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品读之下自有另一番意味。

    季羡林先生的《神奇的丝瓜》,写他种植丝瓜和感受丝瓜生长的过程:“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一次次充满感情的细致观察,文字里弥漫着一种孩子才有的童心。在他的心中,丝瓜好像是位智者,能从容不迫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蔬食是一大情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审美风尚和民族性格特征。书中汇编的文章,写法上各有侧重,又各见千秋。有对历史文献的翔实考证,有对风物掌故的探寻并融入个人的感悟,也有对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菜蔬的精细描绘,还有的谈怎样烹饪、如何品味和由此带来的舌尖上的快慰等。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蔬菜,我们不妨读读这本书,与蔬菜温情相拥,将寻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推荐书友:甘武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