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放在实体经济上

    

    

    

    陆 仁

    

    实体兴,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通常指的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如机械设计制造、纺织产品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等。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如股票、期货、互联网经济,等等。近些年,有些地方的发展,热衷于“脱实向虚”,资源要素过度向虚拟经济集聚,产业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根本上看,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最终结果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我想,这也是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意义所在。

    以更宽的视野观之,古往今来,人们活在这个世上,总是离不开“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莫不是由各种各样的实体经济产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哪天因为意外情况,家里的水、电或者气给停了,我们肯定会有诸多不便和烦恼。再一个,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破解这些问题,满足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环境条件,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来支撑和保障。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就没有了基础,就成了空中楼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支撑了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也助推了一大批新兴城市的崛起。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深耕实业的宁波,就是典型代表。社会关注实业,政府重视实业,企业热爱实业,使制造业真正成了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如今,宁波已拥有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8个千亿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11个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宁波以制造业立市,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传承。

    发展和振兴实体经济,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和地缘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资金链紧张、供应链不畅、创新链遭遇技术壁垒和订单转移等种种困难,也让一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子不好过”,是不少做实业者的共同感受。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靠前发力,化解现实矛盾,畅通经济大循环,稳定实体经济预期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

    如何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就是一个需要政府和企业联手解决的难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抠的抠、该省的省、可降的降,千方百计控成本、减支出,但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仅靠微观主体的努力,还不足以应对当下的被动局面。这需要各级政府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为突破口,打出更加有力的政策组合拳,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把负担减下来。同时,应进一步缩减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让“看得见的手”习惯缩手、抬手、放手,营造更为公平、透明、宽松的营商环境,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

    实体经济要“强身健骨”,从企业自身角度而言,应敢于摆脱发展惯性,告别路径依赖,坚定加快转型脚步、谋求创新活力。从现状看,大量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传统产业和企业,固守多年来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竞争力每况愈下,稍有风吹草动就应对乏力;走对路子的企业,则实现了弯道超车,日子越过越好,“微笑曲线”不断延长,成为行业内的香饽饽。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发展路径的选择。今天的实体经济,是新时代的实体经济。只有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深化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传统产业赋予新的动能,“实体”才能焕发新的“实力”。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聚焦实体经济,更加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