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劳作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文化传承

镇海:挖掘宁波老底子的劳动记忆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胡艳

    

    新学年伊始,中小学课程迎来新变化,劳动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校一门独立的课程,每周开设不少于一课时。简单的打扫、割稻、农耕、种植已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劳动课怎样开出新意?镇海区做出了有益尝试。

    该区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底子的劳作正在慢慢淡化。孩子们对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动基本没有印象。为此,该区将老底子的劳作融入当下学校劳动课程,在劳作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文化的传承。

    老底子的劳作挺欢乐

    “咦,那一大块一大块圆圆的糕饼是什么?”“我知道,我知道!那是我们宁波的传统小吃‘风糕’。”昨天,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的老底子劳动周正式拉开了帷幕。该校邀请坚守22年的传统手艺人杨华清教学生们制作老底子的美食“风糕”。

    “风糕又称发糕,是宁波人餐桌上的传统美食,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软糯香甜的口感征服了许多人的味蕾。在镇海九龙湖一带,更有端午节女婿上门要带风糕、大鹅等作为节礼的习俗。”杨华清介绍风糕背后的老底子文化。

    学生们学着搅拌起糖水,仔细地将面粉、泡打粉、酵母粉拌匀,倒入融化的糖水搅拌出面糊。随后,将面糊放在铺了纱布的蒸锅里静置发酵,他们还像模像样地在面糊表面撒上了葡萄干。

    在镇海区庄市(逸夫)学校,学生们在区综合实践名师、副校长庄艳娜的带领下,忙碌地采摘劳动课上认识的新草药——菱角。碧绿的菱叶紧紧地挨在一起,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片水塘。学生们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娇嫩的小手飞快地拨弄着菱叶,找到一个个菱角并迅速用手指掐下来,劳作过程挺欢乐。

    目前,镇海区拥有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区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实践基地)分别为12个、23个。

    建起宁波老底子劳动课程体系

    九龙湖中心学校迎合四季的更迭、节气的变换,孩子们腌咸蛋,做笋干咸齑、灰汁团、冻米糖,包粽子等,在多元特色的宁波老底子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翻看该校农耕研学的校本教材《寻味镇海》,第一课是探访年糕博物馆,捣年糕,探究农耕文化;第二课是学搭土灶,煨番薯、做九龙湖神仙鸡,了解灶画;第三课是探寻“镇海十小吃”的做法及背后的传统文化奥秘……该校本课程共8课,课程设计全部指向镇海老底子文化,每一课有3~5个不等的实践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常驻居民和手艺人,也有动手制作、宣传推广活动,每一课大概需要一个月学习。

    老底子劳动教育向幼儿园延伸

    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帮助下,分成十字编小组、六角编小组和人字编小组,学习竹编方法。

    该园园长杨舒渝告诉记者,孩子们对幼儿园展出的老底子竹制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竹匠和孩子的外婆们进园助教,引导孩子体验传统竹编艺术活动,享受竹编过程中的快乐。

    神奇有趣的老底子手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不少幼儿园像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一样在生活课程中开设了老底子劳动教育课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