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培代评”是个好主意

    

    

    赵 畅

    

    今年9月底,湖南省在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基地”,举办了公益性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高级研修班,研修结束后,考核合格的59名学员被直接认定授予湖南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员初级职称,23名学员被直接认定授予湖南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师中级职称 (1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过去,只要说到“评职称”,哪怕是对农村基层人才“评职称”,也总是绕不开“看论文、问身份、报材料”等门槛。如今,湖南省探索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打破常规职称的评审路径,“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管年龄、不填表、不报材料、不交费”,实施“以培代评”,这是乡村人才的福音,也给各地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其实,扎根农村基层的人才评职称,是否有必要“看论文、问身份、管年龄”,一直有不小的争论。时至今日,无论从乡村振兴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实践看,还是从农村基层人才评职称的经验教训看,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基层人才,决定因素并不在“论文、身份、年龄”等。对农村基层人才来说,其论文是“写在田地上”的,其口碑才是他们最亮眼的“身份”,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资历和经验,就是对他们“年龄”的最为生动的诠释。

    还原职称评定的初衷,尤其对从事农业基层生产的人才来说,不该有过多苛求,关键应看其实际从事生产的能力、水平及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南省打破职称的常规评审路径,提出“只要有技能、有手艺、能力水平高,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认可”“只要长期扎根乡镇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评审导向,是有的放矢。“以培代评”,不仅移除了一道道横亘在农村基层人才面前的门槛,省却了繁文缛节,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专业化、技能化的基层人才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增强了信心。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在盘活、用好人才资源,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给农村基层人才松绑,让他们真正能够在农村这个广袤的舞台上捋起袖子、甩开膀子,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反过来,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留得下、用得上、撤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