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乐享未来生活

江北实现未来社区建设镇街全覆盖


湾头片党群服务中心。(资料图)

甬江街道万润社区居民在老年大学内上课。(周斌斌 摄)

云鹭湾社区亲子空间效果图。

大闸社区居民在邻里中心阅读。(米兰 黄程 摄)

    记 者 黄程

    通讯员 徐彤

    

    “这个服务中心功能非常齐全,在家门口就能为大家提供多元服务。”近日,记者在江北万象社区采访时,社区居民说起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啧啧称赞。这个集文化、教育、健康、卫生、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中心,成为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项目湾头未来社区的建设亮点之一。

    据介绍,该中心设有健康小屋、银辉驿站、居民会客厅、邻里学堂、甬爱E家、城市书房(含成人阅览区、儿童阅览区)、视听中心、共享区、红色书屋、湾头旧时光微展厅和百姓健身房等阵地,还将兼顾提供居民特色服务的场所,例如4点半学堂、长者之家等。

    湾头未来社区建设的推进,是江北区梯度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全域化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江北区风貌办获悉,目前随着第六批全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的公布,该区已有14个社区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实现镇街全覆盖。

    

    规划引领+要素保障 为项目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在区风貌办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的“江北区未来社区建设规划图”特别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7大类20小类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开展了专项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完成了江北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统筹谋划未来社区建设总体布局,为全区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理清脉络。”

    要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考验的是要素保障能力。江北区坚持专班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强化老旧小区改造、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工作联动和政策集成,建立健全适应未来社区建设协同联动机制。“专班牵头,发改、资规、财政、卫健、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到上下协同、内外打通、合力联动。”江北区风貌办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专班充分借力规划设计院所、行业机构等专业力量加强技术支撑,加大指导帮扶力度,推进方案设计、项目建设、场景落地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资金方面,该区紧抓专项债政策机遇,在全市率先完成未来社区项目专项债券申报,拟分三年发行共计金额5亿元,2022年首期已发行金额1亿元。

    各方合力下,项目提速推进。眼下,第三批省级项目天鑫社区安置房地块已开工建设;第四批的湾头、大闸社区项目已建成运营,云鹭湾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量;第五批的甬樾、湖西、姚江、慈湖人家社区项目正有序推进,甬樾共有产权房建设蹄疾步稳,姚江、慈湖人家联动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刚入选第六批创建名单的6个社区提前谋划布局,其中广厦、广庭和滨江社区以片区化未来社区理念,打造榭嘉片区未来社区,在旧改类项目中全市率先实现开工建设。6个社区完成第六批省级项目申报,其中广厦、广庭和滨江社区以片区化未来社区理念,打造榭嘉片区未来社区,并在全市率先实现开工建设。

    

    组团发展+数字底座 资源共享提质增效

    湾头社区是未来社区旧改类项目,实施单元面积88公顷,涵盖四大社区——湾头社区、万象社区、万丰社区、万润社区,惠及居民9573户。

    这样的基础条件,催生了该项目“四社联建·融合共生”的组团发展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举例说明:针对居民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相对独立、互不相连的问题,通过桥上借道、人行道或市政道路借道等方式,对11处断点进行打通,形成大约8.7公里的慢行步道,对应三大主要慢行环线——东片万象公园组团、中心星湖公园、西片自然生态公园组团,辐射湾头居民近2万人。

    除了联通共享之外,资源互补也成为该社区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通过组团发展,我们构建以片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四个社区多点位布局、各社区专项突破的服务体系。其中,湾头社区围绕‘颐养安居’,全力推进老年食堂、康复休闲服务点建设,成功创建了全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万丰社区主攻‘儿童活力品牌服务’,努力打造供儿童成长、教育、培训的一体化空间,对接托幼机构开展针对性改造,助力‘幼有所教’。”甬江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硬件的共享受制于空间,而软件资源的共享,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江北区打造的区域级未来社区数字底座和服务应用商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介绍,数字底座和服务应用商城可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目前已开发上架了各类场景应用40余项,实现养老、托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场景下沉,降低单点社区数字化开发建设成本,实现共性化普惠和个性化可塑。

    “如果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的平台统一,那么后期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打造也会更加便利,有利于串联场景、拓宽应用范围、提升价值,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江北区风貌办工作人员说。

    

    标配+选配 聚焦“一老一小”民生热点需求

    “老师,看看我写的作品如何?”湾头社区老年大学课堂里,每周会举办一次书法课堂,报名的老人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参加学习草、篆、行等不同书体,还可以参加月评活动。“活到老学到老,退休后的老年人同样可以过得很精彩。”老年大学学员王阿姨说。

    打造“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是未来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江北区大闸、湖西、汇嘉、望京4个社区作为代表,入选了全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

    大闸社区是个老旧小区,居民中有不少老年人,更有高龄独居老人。如何通过未来社区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是该项目建设方案中着重考量的点。

    “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在原有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说。居家养老中心除提供传统的休闲服务功能外,还设置了城市居家养老房样板间,日托室床位为老人提供白天休息空间。老年人还可以获得助浴、助餐、助医、助急等多种基础服务,同时有健康保健、心理疏导等辅助项目。

    此外,大闸社区将大闸幼儿园改建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机构,提供亲子活动、健康教育、家庭养育指导等多元化托育服务。

    不远处的湖西社区内,运行一年时间的长者之家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社区老年居民充实生活的空间。该服务中心是社区通过闲置用房盘活拓展而来,面积约600平方米,开设芭蕾、瑜伽、戏剧、非洲鼓等长者课程,探索社区健康养老新模式,打造社区嵌入式、学习交互型长者服务中心。

    “目前,我们正按照‘标配+选配’的原则,通过数智化改造、插花式改建和功能式嵌入,加快推进‘一老一小’场景按需配置集成落地。”江北区风貌办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