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繁荣桥,这样的桥在四明山区随处可见。 |
蔡体霓 我家数代居上海。记得儿时,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有一只橙黄色的木壳无线电收音机,只要有甬剧,全家是必听的。当年有一出戏,分几天播放,每到播放时段,长辈就打开收音机准时收听。 说起来,我家与甬剧是有缘的,我的表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是上海堇风甬剧团的演员。她是跟傅彩霞学戏的,当年大概也就16岁吧。我嬷嬷常常说起那段往事:表姐当时闲在家里,嬷嬷在上海新开河附近碰见一个熟人,讲起表姐工作的事。熟人就说,你女儿长相清秀,去学戏好了。于是,就去了堇风甬剧团。其后数年,表姐在各种戏中饰演了不少角色。后来因身体原因从甬剧团退职了。我看到表姐家里有只白瓷茶杯,上面印着表姐的名字,还有“上海堇风甬剧团退职留念”的字样。 我想,这“堇风”剧团的名字也真美妙。堇色即是浅紫色,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夏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这就找到根了,“堇风”两字既雅致又散发着故土气息。 表姐当年有位“堇风”的同事,跟他父亲一同在甬剧团里吹箫。因支援内地,从上海到了兰州,后又从兰州调到宁波。1974年春天,我受托找到他,他已调至宁波的一个京训班,做道具工作,地点在南大路附近的寺院里。他忆及堇风老同事,不胜感慨。 光阴荏苒,1980年,我在河南工作,11月返沪期间,在南京东路的黄浦区文化馆门口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甬剧《半把剪刀》,由上海黄浦区业余甬剧演出队演出,并注原堇风甬剧团,时间为晚上七点,票价三角。我当即买了一张票,吃完晚饭,一人前去打探。黄浦区文化馆在上海服装公司的楼上,那个所在就是从前的先施公司。我家住在城隍庙旁,步行到那里也就二十分钟。 《半把剪刀》开场了,熟悉的甬剧伴奏乐曲响起,亲切极了。前头几场的陈金娥由范素琴扮演,后面几场由著名甬剧演员徐凤仙扮演。陈金娥的弟弟陈根福由史少岩扮演。徐天赐由柳中心扮演。曹锦棠的扮演者相貌堂堂,那时转业在石门二路上的上海采芝斋食品店做营业员,我还特意去看过他。他立在柜台内,架子像“升堂老爷”一样。那晚演出,满堂喝彩,观众都是在沪的宁波人,前后左右,乡音不绝于耳。 第二天上午,我又去黄浦区文化馆购票八张,请家里人和隔壁的宁波同乡当晚前去观看。中间休息时,嬷嬷还特意去看望了徐凤仙,老友相见,分外亲热。问及是否还能恢复堇风甬剧团,表姐愿意效力。徐凤仙说,看条件而定,怕有困难。后来《半把剪刀》连演了七天,沪上报纸都做了报道。 许多年过去了,表姐老了,在上海订阅了一份广播电视报,每期一到手,先用笔将戏曲节目中有甬剧演唱的一一勾出,对杨柳汀、王锦文、沃幸康等甬剧演员均很欣赏。我每次到上海,她屡屡问及宁波甬剧的发展情况,甚为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