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慧 刘友女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深刻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内在逻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两个结合”的结果。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创新史。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以真理力量激活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扶贫济困”的共富观念、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等等。这些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使马克思主义释放出强大的真理光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以创新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深刻诠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从历史逻辑上看,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要了解其“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更要学习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潮头,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党总能把握历史大势、立于时代潮头,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辟新境界。这些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创造出充满中国化时代化韵味的科学理论。 从现实逻辑上看,新时代需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逐步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依然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局势变化,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之重、需要应对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实践证明: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党正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前无古人的新的伟业。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指导新“赶考”路上的伟大实践。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