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守望乡音

    

    

    

    

    2022年是宁波市甬剧团建团70周年。团里专门安排了一台“甬韵薪传”演唱会。五代演员在台上一起飙戏,向戏迷观众、前辈老师以及一直支持甬剧的领导进行了集体献礼。我的《守望乡音》MV经典唱段专辑也在这时发布。戏迷观众拿到专辑喜形于色,争相要求签名。而后又有戏迷上门求签名,让我再次体会到作为演员的幸福。

    制作这张专辑,历时三年。这是我获评市委宣传部名家工作室后的一项重要成果。在专辑背后,凝聚的是整个剧团的心血。从选择拍摄公司到安排配戏演员,甬剧团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张专辑,离我2012年首次出版经典唱段CD,正好十年。我非常庆幸,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始终没有离开甬剧,甬剧带给我的是不尽的激情、愉悦和活力。

    2012年,我当时在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现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的甬剧传习中心工作。有戏迷朋友对我说,他们想学甬剧,但市面上专门的甬剧经典唱段很少,在KTV也无法点唱甬剧。我向时任院长郭国强反映了这一情况。郭院长非常支持,让我录制专辑。那年夏天,我驾车去杭州歌舞剧院,在该院的录音棚里录制了一个专辑。那张CD共有10个经典唱段(还有伴奏带),有些是传统剧目《拔兰花》《半把剪刀》《杜鹃》里的唱段,有些是甬剧团自己创排的《亮眼哥》《风雨祠堂》《宁波大哥》《美丽老师》里的。当时发行了1000张,很快就一扫而光。后来,我碰到一些甬剧票友,他们很高兴地说,这个带子实在太实用了,既能学唱,又能带着伴奏带到各个场合演出。我听了暗喜,小小的一张CD,为甬剧的传播尽了一点力。

    2019年,我开始录制这张MV专辑。7年过去,我的身体大不如前,所幸我每天坚持练唱,对这些唱段十分娴熟。这次拍摄,难度很大。我们需要在拍摄前先录好唱段的小样,把准节奏,拍好以后更是严丝合缝地录唱。拍摄大部分采用外景,有时,一个唱段需要换好几个风景点,而且要重复拍好几次。记得,拍《宁波大哥》中的“跪坟”片段,因为角度、位置关系,跪拜动作一共拍了12遍。对我这个年龄来说,实在是一种挑战,每一段都是咬着牙完成的。为了抢时间,我们在摄氏40度以上高温天气拍摄,每个人都随带藿香正气水和小电风扇,一完成就到树荫下歇一会。与我配戏的演员有陈雪君、张欣溢、贺磊、刘英、卓佳琦、李梦凡、李妮妮等,他们陪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唱,没有他们,我很难完成专辑。负责服装和化妆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我们身边,时时注意我们脸上的油光,及时补妆。这张专辑唱段有所调整,增加了《雷雨》和新戏《药行街》中的片段。经过配器和制作团队的反复打磨,今年7月终于出版,我也算向一生钟爱的甬剧艺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艺四十多年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我从青年一直唱到现在。每次唱起,我的心灵都有所触动。我想,有些剧目和唱段之所以成为经典,那是因为对人性的体察和感悟,如《拔兰花》中青年男女质朴的爱情和微妙的心理,如《风雨祠堂》中那种众叛亲离的苍凉和无望。而且,这些唱段的旋律都非常好听,像《宁波大哥》《亮眼哥》和《药行街》等,婉转细腻地抒发心曲,字字入心,声声入情,即使时代变化,人们仍能共情。更重要的是,它们接地气,符合这方地域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特性,所以耐看耐听。

    小剧种要创新,要争取青年群体,需要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从田头山歌到唱新闻到串客再到滩簧、改良甬剧和新甬剧,甬剧一直探索发展。就题材来说,甬剧一开始只是清装戏,后来有了西装旗袍戏,还移植了西方的《茶花女》《断线风筝》等。新中国成立后,宁波甬剧团积极创排现代戏。从音乐来说,前辈演员和作曲老师在唱腔设计上经常切磋,精益求精。从传播形式来说,近年来,甬剧积极与现代技术互动,多部甬剧情景剧在宁波电视台播出。首部甬剧电影《典妻》在2020年上映,去年,剧团骨干郑健出了经典甬剧唱段MV,这些都拓宽了甬剧的传播渠道。甬剧需要创新,但自身的韵味不能丢。创新必须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但不能让自己的基因“异化”,否则就没有了特色和个性,也就没有了辨识度。我想,我们之所以出经典唱段的专辑,就是为了让甬剧经典剧目和唱腔薪火相传。

    乡土乡愁最关情,让我们守望乡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