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段塘阿姆闹花灯

    

    

    赵淑萍 

    

    宁波人制的谜语,有些只能宁波人自己猜,外地人想破脑袋也没用。比如猜宁波地名,用的是方言的谐音。如“瞎子跌落棒——栎社”“疯手捉河鲫鱼——石碶”,而“头发丝吊铜锣”,就是“段塘”。细细的头发丝吊重重的铜锣,发丝一“断”,铜锣自然就“嘡”的一声掉到地上了。

    宁波话中的“段塘”或“段塘刮气”,是含贬义的,程度比“十三点”要轻一些,且大都指女性。只是当初,知其音,不知字怎么写(有些资料上写成“团荡”)。而且,我没想到,这个奚落人的说法和地名“段塘”有关。

    某日,跟随市住建局的同志去考核未来社区,第一站是海曙段塘街道雄镇社区。社区领导带着去看康将军庙和南塘河上古老的永济桥与亭。一路上,对杭州来的专家,说起了“段塘”这个地名。“旧时妇女恪守本分,但我们段塘这一带的妇女却不,经常抛头露面去赶庙会,看花灯。后来,多用‘段塘’来形容那些大大咧咧、没有分寸的女人。”对他的话,我颇有些怀疑。

    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他说的是有根据的。在《鄞县通志·方言》里有这样的记载:“甬称妇女不知修饰礼数而言语烦琐无节度者曰段塘阿姆,亦曰段塘。”还有说段塘妇女偶有装扮花灯中的角色,沿街随行随唱,以乞化钱物,故有“段塘阿姆闹花灯”之语。后来,以“段塘”称言行相似的男女。

    这在慈溪观海卫民间故事中也得到印证,有“段塘阿姆闹抬阁”之说。在甬地,还有一首关于冬至的民谣:“说冬至道冬至,东乡农民送麻糍,西乡艺人敲大鼓;说冬至道冬至,大姑娘屋契压箱子,小倌人黄货一篮子;说冬至道冬至,隔壁阿毛娶媳妇,段塘阿姆喜得子。”这最后的“隔壁阿毛”和“段塘阿姆”应该是平日不受待见的小人物。冬至大如年,普天同庆,福泽人人均沾,个个有好事嘛。

    为什么一个地名竟然派生出那样丰富的含义?宁波作家乐建中有篇文章,解释说,段塘在晚清或者民国早期,处于相当于城乡接合部的位置,环境脏乱差,那里的人大多家境贫寒,衣衫褴褛,整日为生计奔波,就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了。

    那么,段塘这地名又从何而来?有说因为一旧堰塘得名。这就要说到明末清初甬上学者高宇泰。他是明朝遗民,一心想光复故国,曾五次入狱。后来,复国无望,遂隐居著书。他所撰的《敬止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里面就说到鄞县西南十里处有段塘堰。这比较可信。也有说古时这里是一个湖荡,人们湖荡造田,筑起一段塘堤,后来县令拆堤连片,故名段塘。

    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还有“马踏段塘救康王”的故事。话说那日金兵追来,康王望着奉化江束手无策,遇一泥马,情急之下策马跃过。康王一过,塘堤就断了,金兵无从追赶。这地方就命名为段(断)塘了。而且那康将军庙也传说与此有关:有七个牧童为了救康王遇难,康王登基后在牧童遇难处造了一座七星庙,以示纪念。刚开始,此庙称七将军庙。后来,由于百姓认为这七个小将军就是小康王的护法将军,也就慢慢称其为康将军庙了。其实,这些故事都经不起推敲。有资料记载康将军庙是纪念康氏明州始祖、北宋康经的。他曾平明州之乱,后任明州刺史。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在山东、河南都有版本流传,就是在宁波,除了段塘,象山也有。二圣被虏,大家都寄希望于康王,盼他能够力挽狂澜。他建都临安,宁波成了京畿之地,宁波人总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功劳,表表忠心,所以,宁波有那么多康王的故事。

    用“段塘”来形容人,宁波境内的镇海、慈溪、余姚等地以及舟山都有。有时倒不一定是贬义,比如丈夫说自家老婆“段塘”,反而有亲昵之意。至此我还是怀疑,这“段塘”真和海曙的段塘有关联?

    前些日子,看到余姚作家阿姚的文章,他怀疑“段塘”就是“兑糖”发音。他想到的是堕民,因为,以前堕民男的往往做理发、兑鸡毛、捉青蛙、做戏、做饴糖、挑换糖担等事,女的则打棕绳、捻发线、做“送娘子”。这些常被认为是无厘头的“贱业”。其中的“兑糖”,后来谐音成了“段塘”。虽是一家之言,但是,在我了解“段塘”的意思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那赔着笑脸、说尽好话、任众人戏谑的“送娘子”,不知是否真有关联?

    时代变了,就说段塘的雄镇社区吧,正打造以“雄文南塘,烟火市镇”为主题的滨江康体社区、教育人文社区、品质TOD社区。而堕民呢,早就获得了平等。这个“段塘”或者“兑糖”,就笼统说是老底子的事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