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雨望春桥(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
|
地铁东门口站 |
徐雪英 2009年6月,宁波正式启动轨道交通建设。2014年5月,1号线开通试运营,宁波自此进入了地铁时代。至2022年11月,宁波运营的地铁线路已达5条,6号、7号、8号线正在开工建设中。 就像每个城市的1号线一样,地铁1号线对宁波意义重大,是宁波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号线起自海曙高桥镇,终于北仑霞浦街道,贯穿着宁波最重要的交通和商业发展轴。1号线沿途站名基本沿用传统地名,在指示人们出行的同时,又彰显了宁波各地的地域特色。 高桥站:城西运河的旖旎记忆 海曙高桥镇有1号线高桥站,站以镇名。高桥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卢家桥原始公社遗址,距今约5000年。高桥镇以境内著名石拱桥——高桥得名。高桥始建于北宋。因桥洞高,桥孔大,为城西诸桥之首,故名。历史上,高桥有过多次修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吴潜担任宁波地方长官时,就重建过高桥。他修缮的高桥“雄俊紧密,城内城外诸桥可俯而视之”。现桥重修于清光绪八年。 高桥下流淌的是西塘河。她不但是当地母亲河,还是宁波城西主干河道之一。因为连接宁波城和姚江,西塘河因此成为浙东运河进入宁波城的最后一段河。昔日,由杭州、绍兴来宁波,西塘河为必经之地。其两岸遗存的苔绿桥梁、斑驳石巷、残旧老街,如幅幅纸画,虽年深岁久,却水韵十足。 海曙望春街道有望春桥站,以境内望春桥得名。望春桥始建于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和高桥一样,也是单孔石拱桥,惜得名未考。有学者推测与原广德湖望春山有关。历史上的望春桥虽也屡修屡毁,但其画桥水韵,向来为文人们所推崇。清万斯同就在《竹枝词》中赞叹:“望春桥上望春波,草绿萍香凫鸭多。最是城西好风景,夕阳处处起田歌。” 除高桥、望春桥外,运河及其支脉上还横卧着长长短短众多桥梁。有的也隐存在1号线的站名里。如芦港站,以芦港村中芦港桥得名。徐家漕长乐站中的“长乐”,以长乐村中长乐桥得名。大卿桥站,同样以原大卿石拱桥得名。大卿,指的是明永乐年间的大理寺少卿陈恭。陈恭随叔父从南京迁居宁波后,居住在大卿桥畔。桥以其官职名。1号线站名中的这些高低桥梁,有的仍在发挥通联作用,有的已成为城西运河的旖旎记忆。 东门口站:古城商贸最集中的地方 海曙老城区有西门口站、东门口站,以宁波原东、西城门而名。宁波旧城古有内外双城。官署所在的鼓楼一带为内城,也称子城,1号线在此设有鼓楼站。六座城门合围的城池为外城,也称罗城。西门口站所在的城门为望京门,又称西门,因大门朝着西北京都方向,故名。历史上,远行的人大都经西塘河由西门进入城内,又从西门外坐船远离亲朋好友。西门口因此带有浓浓的离别宦游之意,是古代特有的“离别车站”。 东门口站以东渡门而名。旧时,宁波城厢商业街集中,大致有东大路、江厦、江北岸、新河路百丈路以及西门外航船埠头等5个商业带。东渡门临近三江口,门外是“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的江厦街,门内是繁华主街东大路。寸土寸金,是古代宁波名副其实的“商贸重站”。 鄞州五乡镇有宝幢站,以途经五乡镇宝幢居委会而名。宝幢比邻阿育王寺,其佛教意味浓郁的名称应与阿育古寺有关。宁波商贸发达,城内商贸带环立,城外市镇遍布。史料记载,宝幢原有小浃江可通海,“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是宁波最早的县邑集市中心之一。除宝幢外,邱隘、五乡等也是昔日宁波东部乡域自然形成的商业市镇。这些站名,如页页古纸,收录着宁波东部乡镇商贸发展的历史。 霞浦站:追逐港口的方向 宁波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历史上港口历经数次变迁。20世纪70年代,北仑港开辟后,宁波港完全走向海洋,成为真正的海港。但因为距离宁波主城区近30公里,在很多城区百姓眼里,海港还是有点远。2016年,宁波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后,北仑霞浦站至海曙东门口站仅需50分钟左右。宁波中心城区与北仑港一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那个曾经有点远的海港顿然变“近”了。港口的美好模样,在大碶、邬隘、霞浦等一站站的地铁风景中清晰起来。 大碶站,地处北仑大碶街道钱塘江路,以街道而名。大碶街道,俗称“大碶头”,因境内长山碶得名。《北仑区地名志》记,长山碶始筑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邑令何愈新筑千丈塘,改长山碶为五眼碶。因规模居诸碶之首,俗称长山大碶,简称大碶。因为滨海,大碶航海业发达。民国时期,中国航运业巨头顾宗瑞,便为大碶人。大碶街道也是宁波著名的侨乡之一。 邬隘为大碶街道所辖村落。村民主姓邬,元朝元贞年间从奉化西坞迁入。该地河道纵横,从沿海至育王岭经此仅以小路相通。邬姓沿河建村时,因地处要冲、道路狭窄,故名邬隘。1号线因途经此村落,故名邬隘站。 霞浦站,地处北仑港畔霞浦街道,为宁波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传南宋末年,南宋将领张千忠裔孙至此始居。因张姓屋外有浦,故称下浦张,后人雅称霞浦张。民国十六年(1927年),霞浦张建镇,简称霞浦,袭用至今。作为北仑交通枢纽之一,霞浦站如今已是北仑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