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的汤果

    

    

    

    

    宁波老话:“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日子走到冬至这一天,漫长而清冷的冬夜算是到头了。冬至过后,阳气回升,白日渐长。

    古往今来,宁波人重视“冬至日”。入冬后,所谓“冬藏容平”,过凉、过冷的食物就勿碰了。老底子,冬至晨起,家家户户会煮上一锅番薯汤果,舀出一碗供过灶神菩萨后,全家才围在一起分享。甜甜糯糯地吃上一碗番薯汤果,微醺的浆板气息,亦是一等一的古早味。让来年的希望都沉醉在冬日的暖阳里,人就又大一岁了。

    中国幅员辽阔,“南米北面”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宁波,自河姆渡时期就以稻米作为主食,汤果自然是米食文化的一种。汤果又叫圆子,但个头比汤团要小,实心无馅,取“团圆”“圆满”寓意,常见为浆板圆子、豆沙圆子。入冬后,宁波本地食俗中,糯米的分量占了半壁江山,而在旧时,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而糯米产量较低,所以不会大规模种植。

    从前,宁波人把汤果奉为“尚食”,糯米香糯润滑,因种植量少而显得珍贵,一般小户人家只能在正月、元宵、中秋等佳节,全家团聚时,才磨一斗糯米,共享汤果的口福。节俭的巧妇们用杂粮代替糯米,掺入番薯块,或将糯米粉掺入芦稷(高粱),做出一道别具风味的芦稷汤果。

    番薯汤果的做法,与浆板圆子大同小异,将水磨糯米粉兑水揉捏,搓成拇指粗细的长条,然后摘成一小段,合掌心搓成小圆球。番薯清洗后刨皮,置于案板上切成比汤果粒略大的小丁,据个人喜好,随意搭配糯米圆子与番薯的比例。灶头火旺后,先投入番薯丁煮至熟透,然后置入糯米圆子,待汤果浮起后,再投入浆板、冰糖、糖桂花等。若要汤羹浓稠些,可掺入藕粉起一层薄浆,加锅盖焖片刻后,香甜可口的番薯汤果成矣。不喜甜食者,可将其煮成带咸味的青菜汤果或咸齑笋丝汤果。

    番薯汤果倘若加一些浆板,味道会更胜一筹。宁波话所说的“浆板”,就是甜酒酿。甜酒酿历史悠久,大概是米酒的雏形。《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那“酒醪”就是甜酒酿。它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的小食,味道甜、有酒味,因地域不同称谓各异,或唤作“醪糟”,或叫作“江米酒”,湖北著名的“孝感米酒”也属甜酒酿一类。

    追溯宁波老底子辰光,待西北风刮起,新收的稻谷已入仓,丰衣足食的农闲时节里,宁波人开始搭浆板。搭浆板时,往往把糯米浸过夜后蒸成干饭,遂将其凉在团匾上掏松,不断地拨弄,使饭粒分散。当糯米饭还留有一点温热时,按一定比例拌入发酵用的“白药”,随后装入干净的瓦甑里,手掌轻轻压实,在中间挖一个小小的坑洞,然后盖上盖子,把这只瓦甑放进四周围着稻草的竹箩内,用大棉被裹起来。几天过后,“白药”产生神效,浆板窝香气四溢,又香又甜的“浆板”就可以出窝了。

    “困困冬至夜”,做罢冬至夜的美梦,全家人早起梳洗后,一人盛一碗“番薯汤果”,嚼着过夜的“大头菜年糕”,意味着今年的霉运自此翻过,来年自然步步高升,万事如意。大头菜的讲究在于“烘烘响”,听上去直抵脑门,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三样美食凑在一起,好比“桃园三结义”,一年之中,也只有在冬至的清晨,才会碰头。

    铅云笼罩下的冬日,手捧一碗暖手的番薯汤果,却也吃到鼻尖微汗,伴着瓦甑里浆板醇厚的味道穿透岁月雾霭,依旧清晰可辨、记忆犹新,足以慰藉江南那漫长而湿冷的寒冬。见老天爷放晴,吃完冬至汤果,窗前檐下总会挂出一条条鳗鲞、酱肉,若有若无的腥气,随风飘荡在幽深的弄堂里,传递着年节临近的讯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