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兔捣药 安康人间

    

    

    冷枫

    

    人类与兔子的交集,始于上古时期。那时没有家兔,只有野兔。野兔是先民们理想的狩猎目标。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和其他丛林动物相比,对人类的攻击性也小,相对易于捕捉。正因为人类很早就和兔子“打交道”,所以甲骨文中以象形手法频频出现了“兔”字。兔,为何称为“兔”?宋代陆佃在《埤雅·释兽》中作了回答:“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兔,吐也。”对于陆佃这个神话般的解释,我一直心存疑虑:兔子本是种寻常可见的胎生哺乳类动物,又不是龙、凤之类传说中的灵物,陆佃即便没亲眼见过兔子下崽,总该听说过兔子是怎么“生孩子”的吧?不过,陆佃是解释兔之所以称为“兔”的第一人,也算是对文字学和动物学的一个小小贡献。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民间儿歌貌似童稚戏语,却未必全无道理。兔耳又长又大,能四面转动。因兔胆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只能时刻警惕周围动静,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赶紧逃跑躲藏。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即指兔子善跑。三国故事里,吕布的坐骑被命名为“赤兔马”,也暗含此意。

    兔子行动敏捷,视力却不大行。有个成语叫“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懒惰农夫,偶然见到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折颈而死”,于是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木,期待再有兔子前来“寻死”。成语旨在讽刺坐享其成,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古人早就发现兔子的眼睛存在缺陷。

    说到兔子,总避不开月中玉兔的美丽神话。文学家们最善于将浪漫幻想化作优雅诗句。最早写玉兔的诗人估计是屈原。他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蕨利维何,而顾兔在腹?”京剧梅派名段“贵妃醉酒”里有段脍炙人口的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啊,又早东升。”这里,玉兔即是月亮的代名词。人们不禁要问:大千世界,动物不计其数,怎么唯有兔子“登上了月球”呢?古书《尔雅翼》中给出了一个蛮有意思的解释:月亮常缺不圆,在每月十五才宛如明镜,而兔子是出名的豁嘴唇——人们就把这两者给联系了起来。

    中国人选择生肖动物,是相当讲究的,最重要的一条是:这种动物必须代表祥瑞。兔子也是。光正史中就载有很多“某某官员在某地抓到纯色白兔或黑兔,敬献皇帝”的事。在《红楼梦》五十三回里,黑山村的乌庄头到贾府送年礼,单子里也有“白兔四对,黑兔四对”的字样。

    文学作品中的兔子就更加斑斓了。《诗经》一句“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以起兴手法,说捕兔时要布下严密罗网,而一个国家也要用强大的武力进行自我保卫。汉代之后的诗歌常将兔子和月亮相提而论,如“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唐诗皇皇,“兔子”亦多:李白“玉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贾岛“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李商隐“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宋人也写兔,大文豪苏东坡最善用典故感慨世事,其在《过岭二首》中发出过铮铮之声:“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关于兔子的故事同样多不胜举。唐传奇《裴航》带有浪漫的神话色彩:裴航是一落第书生,经过一处名为“蓝桥驿”的地方时,因口渴向人乞水,巧遇了美貌的云英姑娘。裴航心生爱慕,大胆向其求婚。但云英祖母要裴航寻到捣药的玉杵,才肯答应婚事。裴航到长安后四处寻觅,终以高价购得玉杵,得偿所愿,和云英喜结丝萝。而这时,云英的真实身份方才揭开:她乃是月中玉兔下凡……《裴航》后来还被改编成戏曲《蓝桥记》。外国电影《魂断蓝桥》的片名翻译灵感也来自于此。《魂断蓝桥》的英文原名为“waterloobridge”,意为“滑铁卢桥”。倘若直译,韵味荡然,丝毫显不出中国文化语境下观众对那对恋人的深切同情。“魂断蓝桥”四字则传神地提炼出故事的精髓。

    《白兔记》是明代“四大南戏”之一,笔者看过上海昆曲团的“猎兔”一折,甚为精彩。浙江越剧团的同名越剧也很有名。故事讲述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因贫困而被迫投军。其妻李三娘在家中饱受兄嫂虐待。十五年后,刘知远之子在打猎时,于白兔指引之下,见到了母亲,于是一家人终于团聚。至于《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天竺国遇玉兔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兔子洁白、温顺、善良,可爱之物,人人皆喜。癸卯兔年即将到来,借用网上看到的一首顺口溜,祝愿大家:兔眼圆圆,风光无限;兔尾短短,烦恼不见;兔唇三瓣,快乐无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