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专家陷入“塔西佗陷阱”

    

    

    张 弓 

    

    写评论,我一般不喜欢用生僻的字词。所以,正文开始前,先向大家解释一下标题上的这个冷僻词组。

    塔西佗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陷阱”,是一个社会政治概念,最初来源于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书中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他说:“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凭个人的感觉,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的有些专家,似乎快要进入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他说什么,都会招来一片骂声。

    出现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专家们首先要反思。

    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未知的病毒,而且传播极快、危害极大,人们很想弄清楚如何预防和治疗,自然会把希望寄托于对此有所研究的专家。这本来没有错。大多数专家因为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治疗经历和初步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有发言权。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专家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社会,是为了帮助大家共同对抗病毒。

    但是因为,这是一种新病毒,而且变异极快,出现时间不过三年,我们对它的研究还是非常初步的;不少专家在防疫抗疫第一线,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难免受时空的局限。可是有些专家在发表看法时,虽然愿望良好,却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局限,话说得太满太过,结论下得太早太绝,与疫情的实际进展发生了错位。错位的次数多了,受众就会产生专家的话“不可信”的感觉。

    还因为,每位专家水平不同,角度不一,经验各异,发表的看法肯定不会完全一致,提出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彼此矛盾、互相打架,这又让受众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专家们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同一位专家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先后不一,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不同的专家意见总是高度一致,疫情变了专家的意见永远不变,那倒是不正常了。但是网络平台不是学术研讨会,受众绝大多数也是门外汉,遇到左右不一、前后不同的专家看法,他们无法辨别,无所适从,就会产生困惑甚至反感。

    从受众角度说,也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些调整。信任专家、崇拜专家,也没有错。但要明白,专家也是人,也会说错话,何况这是对新领域的探索,不出错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一种全新的而且还在不断变异中的病毒,要求专家能一下子全说清楚,一点错误都不发生,就强人所难了。

    如果上述分析有点道理的话,避免专家陷入“塔西佗陷阱”,双方都要做些努力。

    作为专家,发声谨慎点。

    因为受众普遍相信专家,专家说话就不能太随便。有把握的说,没有把握的不说;有事实依据的说,事实依据不足的不说;已经达成共识的说,圈内争议很大的暂且不说。如果某种想法觉得非说不可,说时留点余地,供大家参考。专家之间的争论是好事,但是争论的场合尽量限制在学术圈内;不成熟的建议并非一定没有价值,有时说不定能解决大问题,但可以向决策机构提出,让决策部门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本人特别反感个别专家在网上恶意攻击持不同意见的同行,这简直就是“自毁长城”。以上这些,并非在限制专家的言论自由,而是专家面对公众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受众,态度宽容点。

    对专家的意见也不要盲目崇拜,多听,多想,与各位专家的不同说法多作比较,与实际情况多对对号。虽然我们不是专家,但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也会发现,有些专家说的话,靠谱的多,有些专家说的话,靠谱的少,那就多听比较靠谱的。本人也特别反感有些人,专家说了错话,或者是你觉得他错了,就在网上骂骂咧咧,无限上纲。这也不是限制谁的议论自由,而是作为公民在网上公开发言应该守住的底线。

    如果专家发声谨慎点,受众态度宽容点,专家进入“塔西佗陷阱”的危机,或许就能避免。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专家,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专家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大家都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