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政策一出,中小学教师连声叫好——“终于不用为发表而硬写论文啦”(1月17日《光明日报》)。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界有个认识误区,那就是一说成果,首先想到论文,一说成果大小,就看论文篇数,这成了许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痛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受论文限制而无法正常评职称的教师不在少数,有的教师辛辛苦苦教了大半辈子的书,职称依然停留于中级教师这一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评高级职称必须有论文,导致不少教师对高级职称“望而生畏”。这寒了很多教师的心。 一些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拿不出几篇像样的论文,倒不是他们不会撰写论文,而是因为他们整天泡在学校里,不是忙着备课、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或辅导学生。回到家中,很多教师也是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或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或询问孩子的学业情况,等等。加之,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很多教师除了正常备课外,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制作网课课件。如此忙碌,教师哪还有时间静下心来撰写论文? 再说,没有论文或不会撰写论文的教师,就一定是“差教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曾在多所学校当过一线教师,也做过学校领导,发现那些没有论文或不会撰写论文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并不比那些论文几十篇的教师差,反而不少没有论文的教师倒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业务标兵。这难道不是对评职称“唯论文”的一种莫大讽刺吗?笔者以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这才是衡量“好教师”的最好标准。 此次人社部专门发布《通知》,明确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不再看论文”,无疑是中小学教师的一大福音。一方面,“评职称不再看论文”,打破了教师评职称“唯论文”的壁垒,让更多教师不再被论文“所困”“所累”,从而让更多优秀教师即使不撰写论文,也照样能评职称,也照样能成为高级教师。另一方面,“评职称不再看论文”,也让更多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潜心教育教学,静心教书育人。这一改变,于教师、于学生,无疑双赢。 当然,“评职称不再看论文”,并不等于教师不需要撰写论文。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在保证课堂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把自己平时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通过论文的形式撰写成稿,既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又能通过分享的方式,让其他教师获益,何乐而不为呢? 期待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不再看论文”政策能尽快落地,并在各地各学校落实,让广大教师跳出评职称“唯论文”的怪圈,不再被论文裹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