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会长项秉炎同志,于2023年1月27日以91岁高龄走完了他光辉的革命人生。宁波市民对他的谢世,表示深深的怀念和哀思。熟悉他的党政干部尊称他“项书记”“项主任”,慈善系统工作人员则尊称他为“老会长”。 项书记个头较高,微弯着腰,脸上总带着笑容。上世纪90年代,我工作的地方离他家近,经常见他骑自行车或步行于街市、与熟人聊天。节假日,不止一次在鼓楼菜场相遇,他搂着我肩膀说:“侬也来买下饭啦。” 与项书记初识是三十多年前的事。1991年3月,我到永寿街1号上班。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的项秉炎同志约我谈话。他笑呵呵地说:“听说你七十年代搞过报道组,我以前也搞过新闻,这次让你去报社也事出有因,要把报社在原有基础上搞得更好。”他说,办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上,要坚持高起点,要向上海《解放日报》学习。 整个九十年代,报社党委都按照项书记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多换思想少换人、不要一代否定一代”“采编校排印发一条龙”等理念和措施。 当年,报社与复旦大学、杭州大学联办新闻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虽无正规学历、但有能力的年轻记者。报社通过联办《新闻大学》《中国记者》等杂志,同仁们有了发表论文的机会以晋升职称,从而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稳定了整个队伍。 这些高起点的措施,让《宁波日报》版面渐扩、广告月增、发行年长。质量上,走访学习解放日报,使报社在单列市和全国地市级党报排位上居前列。 项书记对报社关心是一以贯之的,他当人大常委会主任后,约我谈话,笑着说:“报社这些年发展很快,晚报、商报也办得不错,你忙不忙,可否到人大兼职。”那之后,我在人大当委员,先是法工委,后在财贸工委,经常聆听项主任的讲话。 1998年9月,宁波市慈善总会成立,项书记担任创始会长。他和同志们除了首创慈善“一日捐”,在助医、助学、扶困上都有创新项目,冠名基金沿用至今,还有“慈惠童心”“彩虹助学”等。此外,还在全国先行兴办慈善实业,比如占地百亩、千张床位的养老机构“颐乐园”。在颐乐园动工奠基现场,项书记对我说,报社能否出把力。我即与报社党委成员商议资助。现在看来力度不大,当时班子成员都年轻,尚不知养老的重要性。后来,颐乐园、华慈医院凡发生一些小事情,项书记指示派记者调查,都能圆满解决。 项书记很重视慈善宣传,市慈善总会成立之初,即与报社联办《宁波慈善》刊物,即《大爱》杂志前身。创刊伊始,市慈善总会负责宣传的两位老领导找到我,传达了项书记意见,由报社印刷厂负责印刷,费用适当优惠。有关人员质疑,费用无处可列支。我即回答:支持慈善为何不行?从此,报社一直非常支持这个刊物,提供办公场所,直至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大爱》杂志月刊,项书记还为这本杂志题刊名。 这30多年,我的工作岗位变动不大,大多时间在项书记的领导下。我深深体会,他是一个宽容的领导,和蔼的长者,有学问的人。他以高龄与我们永别,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并奉为楷模。 (作者系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