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富裕背景下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周亚敏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蕴,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何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价值,成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破题的关键所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作为华中八大战略之一和华中抗日的东南前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四明山红色文化就是这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自强不息的浙东人民坚定党的领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助力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红色文化助推产业兴旺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留下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等物质形式的载体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我国文化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完善的综合产业链。浙东红色革命根据地所在遗址的梁弄镇,樱桃种植覆盖全镇17个村,种植面积5000余亩,有20亩以上的樱桃基地40余个,梁弄也因此获得樱桃基地的称号。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农家乐、旅馆、餐饮行业等配套设施应逐步完善。

    2、红色文化引领乡村基层党建

    革命老区是我们党的根,乡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斗中起到堡垒作用。要选优配强当地基层党组织力量,增强当地基层党建质量,用党建来引领老区乡村建设,为革命老区振兴注入新的精神发展动力。一是加强基本班子队伍建设。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加强党性修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做到学习跟进、思想跟进、行动跟进。二是密切党群关系。基层党组织要树牢群众观点,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走出革命老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余姚梁弄镇创建的“联六包六+零距离”工作方法,即安排1名党员联系6户农户,做好重要事项传达、意见收集反馈、矛盾纠纷化解、违规事项劝阻、结对共建帮扶、惠民政策宣传等6项工作,创新打造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版。目前,梁弄全镇党员承诺履诺服务事项办结率100%,纠纷快速调解率100%,基层综合服务满意率在95%以上。

    3、红色精神领航文明乡风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铸魂”作用,要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聚力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是建强阵地,营造学习氛围。深挖老区红色内涵,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实践”“地方方言+红色故事”等活动;使地方红色文化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让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促进和谐、激励自信。二是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建设群众性民间文艺团体,组建宣讲团,推动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激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大业的内生动力,提振群众劳动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精气神。三是“助红”新风,引领文明风尚。精准关心关爱英烈功臣家庭,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烈士遗属送温暖、送爱心、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所需、所盼、所难;以“助红”风尚为引领,加强农村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宣传教育,通过将科学文化知识、脱贫致富技能的学习和文明道德风尚的培育相结合,改变人们旧观念、旧传统、旧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实走好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红色文化引领乡村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一是通过落实引才政策来吸引人、留住人。二是立足老区农村发展实际,深挖潜力,盘活本土人才,锻造一支永不走的“王牌军”。三是运用“互联网+”,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网络电商等互联网新技术,与各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合作协同推进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5、传承红色文化建设宜居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要把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革命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依托现有的红色资源,厘清产业发展思路,围绕项目建设,从景观生态构建来增强各生态板块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乡村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打造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景象。【本文为市哲社规划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四明山老区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探索”(G2022-2-60)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