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抬水

    

    

    

    

    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城中心一座大杂院里。院里有60余户人家,100多个小孩。当时城市居民家里普遍没通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去500米外的水站抬或挑,抬水这事就落到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每天放学后,伙伴们的头一件事是去水站抬水,然后做作业。

    我的抬水伙伴是邻居小全。我俩抬着水桶奔向水站,窄窄的巷子里,有人抬着水桶匆匆行走,有人站在桶边休息,有人坐在扁担上看小人书——洋洋洒洒半边街。兰儿和焕儿姐姐抬着水桶稳稳当当,迈着大步向我们招手,看上去很轻松。可康康和凯凯姐弟俩就有点吃力了。凯凯刚上小学,个头比姐姐矮了一大截,尽管康康已把水桶从扁担上拉到了自己这头,可扁担另一头的弟弟仍被压得涨红了脸,大汗淋漓。

    刚满8岁的双胞胎兄弟小龙和小虎,从半桶水开始抬起。水桶在他俩的扁担上“荡秋千”,人忽而前忽而后忽而左忽而右,在马路上磕磕绊绊地写着“之”字。从他们身边路过的哥哥姐姐们纷纷投来鼓励的目光:加油!

    夏玲和羽玲姐妹俩抬的不是塑料桶,是木桶,装满水后更显沉重。一次抬水路上,系桶的绳子突然断裂,摔裂的木桶漏水不止,两姐妹四只小手拼命堵住裂缝,自来水还是从指缝间往外流,姐妹俩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抬桶路过的国庆立即把自己的桶借给夏玲,回家又取了一只。

    大宝和二宝哥抬着水从我们身边一阵风走过,扁担上竟然吊着两只水桶。哇塞!小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两只桶,好生羡慕,忍不住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一样抬两桶水呢?”我说:“等我们上初中吧。”

    我和小全结伴抬水时才9岁,从水站接满一桶水,放水的爷爷帮我们提到一边,我俩把扁担套进水桶提手,马步下蹲、弓腰上肩,一、二、起!一路上水桶在扁担上晃来晃去,水洒到了桶外面。伙伴们见了说:“扁担应该套在绳子上。”我俩恍然大悟,放下水桶,把扁担伸进水桶提手把上的绳子里,桶里的水果然不再洒出来。抬到大门口,前面的小全两脚迈进门槛里,水桶却挡在了门槛外,两人踮起脚还是过不去,只好铆足劲双手高举扁担,举得脸红脖子粗,总算过了门槛。过了门槛要上楼梯,小全刚迈上第二级木梯,水桶急速滑落下来,砸得我险些摔倒。只好抽出扁担往上提,窄窄的木梯容不下两个人,于是小全站着往上拽,我从下面往上推,一级一级把水桶提上楼,把“晃”剩的半桶水倒进家里水缸,我俩都已累得筋疲力尽。

    一天晚饭时分,小全二话不说把我拉到楼上,我一眼看到建国爸爸正挑着水从大门走进来。小全愤愤地说:“建国真不像话,大人们上班那么累,下班还要去挑水。”我也愤愤地说:“明天找建国算账!”第二天一早,建国和院里的伙伴们一起去上学,小全追上前大声喊道:“建国,你真不像话,羞不羞啊!”建国被说得一头雾水,伙伴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急忙说:“昨天傍晚,我们看到建国爸爸下班去挑水,大家说该不该呀!”建国赶紧分辩:“昨天学校里出墙报,我回家已经很晚了。”国庆接过话题说:“那就是你不对了,有事跟我们说一声,我们可以帮你抬。总不能让辛苦一天的大人再去挑水吧?”小伙伴们齐声应和:“对呀!有我们呢,下次有事一定告诉我们。”

    我和小全抬水时走走歇歇,多次与大宝哥他们碰面。小全不解地问:“大宝哥家的水缸到底有多大呀?他们抬两只桶怎么还一趟又一趟的?”我说:“傻小全你不知道啊,大宝哥他们每天除了自己,还要给军属张奶奶家抬水呢。张奶奶家的叔叔住在军营,总不能让张奶奶花钱找挑水客送水吧。”

    后来大宝哥考上高中,住校,国庆哥哥、菊平姐姐他们接着给张奶奶抬水,再后来是我和小全,再后来是夏玲、建国、康康……为张奶奶抬水从未间断。

    我和院里的伙伴们,用扁担将小小的水桶抬过春秋,抬过冬夏,从少年抬到青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