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共同富裕 示范先行的“宁波经验”

    

    

    

    陆云 曲蓉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利用港口和开放两大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富裕程度、城乡统筹水平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成功经验亟待总结和提炼。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富物质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多年来,宁波既蓄力自身发展优势,又不断激发新的发展潜能,为实现市域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势能。宁波重视发展工业经济、港口经济和民营经济,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化“以港兴市”战略方针,发展临港经济,打造“港口经济圈”;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加快创新驱动,激发发展动能。聚焦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革,实施“5G+工业互联网”试点应用等行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出一批“并跑、领跑”型自主创新产品,为可持续发展蓄力赋能。

    优化社会分配格局,完善共富制度基础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共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不断增强民生福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发展红利。宁波率先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财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区域优势。一是鼓励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也是初次分配的重要依据。后疫情时代,宁波坚持就业优先,拓宽就业新渠道,深化“扩中提低”收入分配改革,在保障充分就业的同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对就业、医疗、住房等统筹规划,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慈善是宁波的城市文化基因,宁波不断拓宽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渠道,在慈善救助、公益事业、社区治理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成绩,有效发挥慈善参与“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深化城乡融合水平,打造共富社会基础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宁波积极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实现城市与农村在发展中功能互补、利益协调、相互融合。一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山海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三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推动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加大城乡一体化水平。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健全对山区、海岛等经济相对薄弱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缩小经济薄弱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巩固共富环境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内含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中,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不可或缺的环境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动力。多年来,宁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之路。一是守住环境污染整治底线。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实施“甬有碧水”“清新空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守护住人民美好生活的碧水蓝天。二是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探索出一条在制造业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三是倡导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营造出有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和谐发展的生态自然环境。

    加快文明典范建设,实现精神普遍富足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要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达到精神层面的自信自强。宁波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是提高市域文明程度、实现全民精神富足富有的有效举措。一是用红色根脉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宁波红色根脉资源有利于引领并形成良好风气,汇聚成共创共享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以核心价值引领提升城市文明建设。部署实施“浙江有礼·宁波示范”等文明素质养成行动,打造“在宁波,看到文明中国”等文明创新品牌,构筑起具有辨识度的文明实践体系,形成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标志性成果。三是用榜样力量绘制精神富有图景。涌现出“时代楷模”钱海军、爱心人士“顺其自然”等许许多多的先进典范,形成崇德向善、奋发有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