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号墙门

    

    

    舒云亮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江北岸引仙街七号的文章,因为我就是在那个墙门出生和长大的,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前三十年。

    引仙街是一条小街巷,呈南北走向,两头分别是比它名气大得多的板桥街和使君街。这三条街大致呈“工”字形,引仙街就是中间那根短短的竖条。引仙街的短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它从南头的一号延伸到北边的七号就结束了,长度不足百米。

    七号墙门坐西朝东,这是宁波各处都有的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两层楼建筑。进大门后先是一个天井或明堂,两侧是厢房,中间为客堂间。穿过楼梯弄就是长方形的后明堂,那里安放着一排水缸,有一口水井和几个用来洗刷的石台,西侧是一排厨房和柴间,北侧有一扇后门,可以通往使君街。

    听说这个墙门原先的主人是余运财,后来房东保留了南厢房楼上的一个房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墙门内先后搬入了五户人家。

    那时候,每户都有四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大都出生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孩子们常常在客堂间写作业,在明堂里玩造房子和捉迷藏。夏天的时候,男孩们常常结伴去火柴厂后面的姚江游泳。冬天的时候,小伙伴们因地制宜,在明堂里打板毛球,还把过道的门卸下来搁在笔筒缸上,再放上两块砖和一根扫帚把,打起了乒乓球。

    1966年秋天的一个阴沉的下午,四五个年轻人从南边的板桥街方向走过来,到引仙街七号墙门外停下了脚步,他们扛着梯子、提着锤子,看上去像是修理工。但让居民吃惊的是,这些人在墙门边架起梯子,登上梯级用锤子去砸门框两侧雀替表面的镂空石雕。青石凿刻的人物故事很快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有人上前质问这是在干什么,他们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破旧立新。然后就离开,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些人把街名改了,从此引仙街成了引先街。

    七号墙门邻里和睦。每当谁家的煤球风炉上水开了或墙门外的垃圾车来了,常常会有人提醒或吆喝一下。谁家做了点心或可口的菜肴,常常会让各家一起分享。楼上方家的男主人从部队转业后在水产渔业部门工作,每当出海回来,他总会把新鲜的鱼虾分送给墙门内的各家各户。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令人难忘。

    记得1971年除夕那天,天气晴朗温暖。吃完年夜饭,我们去江北岸的“五一”剧院看电影。但母亲和哥哥突然从乡下返回宁波,走进大墙门时,他们看到自己家是铁将军把门。于是,对面的金家搬来了椅子,楼上的方家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肉丝年糕汤……等电影散场我们回到家的时候,我看到哥哥正心满意足地吃下最后一片年糕。

    七号墙门文化气息浓厚,家家户户都有一些藏书,孩子们在课余经常互相借阅和分享图书。记忆中,我就是在墙门里阅读了小说《红岩》《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山乡巨变》和《三国演义》等连环画。在这样的氛围下,七号墙门的孩子都爱读书爱学习。后来,当时5户人家的22个孩子中,有4个考上了全日制大学,有6个高中生,还有的是技校和初中毕业,这在那个年代是比较少见的。

    那个时候,也是七号墙门最为热闹的时候。但随后孩子们陆续参加工作,或上山下乡或进入工商企业,再后来,纷纷结婚成家,大都搬去了别处居住,墙门内冷清了许多。

    世纪之交,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江北岸引先街被拆迁了,原来的住户四散搬离,从此,七号墙门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