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化驱动行政执法改革的宁波实践

宁波在全省率先探索PDA执法

    

    

    

    卢剑峰 

    

    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表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浙江省领先全国试点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就冠之以鲜明的“法治化”与“数字化”特征。宁波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勇当排头兵,善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手段,探索出数字化驱动行政执法改革的宁波实践样本。

    率先建设数字化执法平台,完善综合指挥系统

    一是共建综合执法协同指挥平台。在全省统一的数字化行政执法平台上,共建“一网式”指挥,形成三级指挥(市、区县市、街镇)、五级联动(市—区县市—街镇—社区—网格)的综合执法工作格局,实现全市156个街镇应用全覆盖。二是健全平台联动衔接机制。将综合执法系统与“基层治理四平台”衔接贯通,开展“1+8”多跨场景应用建设,推进证据材料、处理结果等的互通互认,执法效能大幅提升。执法事项100%上平台,简易案件实现10分钟办结。三是严格施行“三项制度”。聚焦综合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江北区创设“视听资料电子公证”,提升音视频证据的证明力。

    规范非现场执法,创新智慧执法模式

    一是探索推进非现场执法。2014年,江北、镇海、慈溪、海曙等地开展非现场执法试点,2017年,全市住建系统全面推进非现场执法,出台非接触性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建成停车管理、垃圾分类、渣土监管、道路养护、桥梁检测、建筑防违控违等非现场执法系统。宁波市政部门获“2019年度全国道路停车管理示范单位”。二是率先推行PDA智慧执法。海曙区率先探索移动执法终端PDA掌上执法,形成“掌上办案”宁波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PDA功能包括“一机通查”应用、“填空式”场景应用、“选择式”文书应用、“教科书式”处罚裁量,实现与省“互联网+监管”、公共支付平台、统一处罚等系统贯通。建立了相对人“知悉—签收—缴款—查询”的数字化程序,全市PDA执法量占总办案量的97%。三是建立简易送达数字化联动程序。为适应数字时代执法需求,对电子送达等作出规定,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执法机关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账号等电子方式送达执法文书,通过拍照、截屏、录音、录像等方式予以记录。数字赋能“检执联动”,在全国首创“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将行政执法办案数据与检察机关共享,推进数字档案、数字证据共享互认。

    一网统管,实施“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

    一是建设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应用,打造从审批到检查、处罚、监督、评价的全流程闭环。利用视频监控资源、AI智能识别,重塑案件处置机制,实现“一网感知”,跨部门协同数据流转,群众“云上办”零次跑。问题按期解决(处置)率达99.25%。镇海区将“雪亮工程”融入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九龙湖镇主要道路和重点场所的监控视频系统成为执法“千里眼”,全天候数据采集为行政执法带来便利。二是深入推进综合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2021年,宁波建筑垃圾在线监管系统上线,通过“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一舱点到底”,打造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模式。出台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建筑垃圾处理数字化监管。重视建设“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全市上年度认领61个“一件事”主题,并将权力事项库中的监管事项和行政处罚事项梳理细化成不同的场景,在“互联网+监管”内创建78个场景,61个“一件事”主题应用落地见效。三是推行“综合查一次”数字化应用,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任意执法顽疾。应用“掌上执法”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居全省首位。开展联合检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江北区对慈城镇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进行联合检查,从“多头管”转变为“统一管”。海曙区对燃气企业、运输企业、餐饮企业、网吧菜场等每周开展“综合查一次”,尽可能减少执法扰民,努力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

    线上线下结合,加强智库建设

    一是依托工作平台创建“法律大脑”。鄞州区依托钉钉开发“法律大脑”,收录综合行政执法事项1332项,研发自由裁量处罚判定模块,推出“首案指引”案例库,提供案件办理标准示范,推进“教科书式”执法。建立专职法制员、法律顾问制度,选拔公职律师、社会律师等组建专家智库,常态化开展案件评审工作。二是建设“共享法庭”“云端课堂”。镇海区建成全省首个综合行政执法“共享法庭”,打造移动执法智库,通过多方视频会议解决疑难案件。为一线执法人员开设“云端课堂”,开展在线案例教学,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三是共建执法改革智库联盟。依托高校,成立宁波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中心,20名专家学者受聘为中心专家和智库成员。举办首届综合执法改革理论研讨会,明确了数字化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全市基层执法者“对话式培训”。累计完成1+8部门执法队伍培训9万余人次,5600多名基层全科型执法人员经过实战化锤炼,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副教授、公法研究所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