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旨归

    黄晓宁 苗宜澍

    中国式现代化在探索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民族性和人类性伦理旨归。从伦理观角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蕴,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道路自信,也有助于在现代化建设中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人民至上情怀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色。“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谁来享”,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一以贯之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就要求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首先,人民的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导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人民从吃饱穿暖的迫切渴望到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人民需要的提升,我们党进行不懈的探索奋斗。虽然每个时期的具体实践方式略有不同,但“人民至上”始终贯穿其中,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根红线。我们所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硕果,就是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证明。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依靠人民。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积极听取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才能实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发展全过程的人民民主,进而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尽力共建现代化良好局面。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民至上的坚守、对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肯定。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旨在使人民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不仅坚持“共建”,更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秉持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权益的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中华民族复兴梦想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心壮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实现之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夯实了坚实基础;“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党的十八大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到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导向不断向纵深发展。历史一次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所擘画的探索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事业。对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脚踏实地地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必须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着力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图景。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道路自信,破除“现代化=西方化”模式,探索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路径,展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做出新贡献,展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为世界其他各国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世界人民所面临的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最早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现代化道路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唯一参考模式,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彻底破除了这种“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路径选择。其一,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承诺在保持主权独立、不搞侵略扩张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建设。我国秉持独立自主、开放发展的理念,在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其二,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作出更新更大贡献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针对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重大议题,我们党提出“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为国际社会和人类未来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可行方案。其三,始终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既强调发展过程中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尊重不同国家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大国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