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隐溪上有古桥

万年桥的北堍有三间凉亭。

    叶龙虎 文/摄

    大隐位于四明山北麓,旧属慈溪县石台乡句余村,由“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得名。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大隐市为南宋时期慈溪的六大集市之一,历代有隐居的名人,如秦末汉初的夏黄公、东汉的董黯、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北宋御史中丞舒亶、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等。

    大隐的溪河因董黯而出名。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董黯在大隐溪汲水奉母,被汉和帝敕封为孝子。从此,“母慈子孝”的美名传遍了神州大地,故大隐溪亦称慈溪。析鄮县时,以溪名县。

    大隐溪之南有九龙山,山下为千年古市大隐老街;溪北有凤凰山,山下有千年古村舒家岙。1041年,舒亶出生。他是“庆历五先生”之一楼郁的高足,当年王安石变法,舒亶是重要成员之一。后舒亶出任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据明天启《慈溪县志》记载,舒亶尤长于声律词,多咏四明名胜,著有《元丰圣训》三卷、《文集》百卷。

    自舒亶金榜题名之后的700年间,据慈溪市文史专家王孙荣先生考证,舒家岙至少出过四位进士:舒介,元祐九年毕渐榜特奏名进士。

    走进舒家岙,至今还有承德堂、学士第、大夫第、进士第、中央井等遗存。学士第是舒亶的故居,坊柱被村民当作石凳平放在大门的两侧,柱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辨。据村里老人介绍,门口旧有旗杆夹和下马石,可惜在建设村道时被填埋了。村口有一口古井称中央井,相传为万历年间所筑,井水甘甜,井台旁边是旧时的官道。古村的每一个角落,遗留着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村里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说着与舒亶的后人们迥异的方言。

    大隐溪上的两座古桥弥足珍贵。学士桥,一头连接九龙山下的老街,一头连接凤凰山下的古村,见证了大隐历史的变迁。桥梁为石砌多孔平桥,桥墩14个,桥孔13个。桥板的东西两侧,镌刻着“清咸丰四年捐资重修”字样。桥墩用长条石错缝叠砌,东平西尖。桥面无栏杆,两边铺长条石,中间镶嵌长方形石板,石板上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这是一座典型的中水位漫水桥,洪水来时可以漫溢桥面而过,洪水退后即可恢复交通。

    另一座古桥称万年桥,位于大隐溪上游约3公里处,如今正好是双溪口水库的大坝所在。我2007年8月4日到过这里,当时大坝正在施工中,万年桥尚在。该桥原名永年桥,是芝林、乌岩等地山民走出大山的重要通道。1934年,永年桥被山洪冲毁。灾后由乌岩翁瑞元老人发起重修,老人带头捐出自家的两处竹山,并四处筹资、亲自督工,直到大桥建成,改名为万年桥。万年桥的桥面由4块纵列的大石板平直衔接,桥墩用长条石叠砌,中间两个石墩雕有镇水鳌头,雌雄各一,昂首伸颈,栩栩如生。中孔桥板两侧镌刻着“金刚溪万年桥”及“甲子年里人重造”字样。桥面宽敞、平坦,尽管没有桥栏,走在上面依然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过桥时,只觉得溪水从脚下流过,山风吹来,身上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了,快意袭遍全身。

    万年桥的北堍有三间凉亭,还记得石柱上有两副楹联颇有意境:“过了几重山,到来力倦悄且息;还有数溪水,前去路遥莫耽延。”“山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野鸟有声,开口劝君暂且息。”可以想象当初这里的光景:墙上挂着免费的草鞋,桌子上放着免费的茶水,路过的人坐下来,喝一杯,聊几句,又匆匆互道珍重,继续为生活奔波。凉亭,是行程中的歇脚处,可是前路还长,不能耽搁太久。楹联说的是大实话,意味深长。不过,我眼前的石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它不再是山民的交通要道,水泥公路蜿蜒伸进了大山的深处,村民们出行再不用倚赖双脚。我当时寻思,自己或许是最后一个走进凉亭的人。

    10多年后重游,这次陪我走上水库大坝的是黄其君先生。他告诉我,当年的万年桥的位置,就在大坝的底部,我们的脚下。我努力回忆着,远山依旧,近景竟大相径庭。一个转身,岁月成了风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