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见“国象”

    瑜语

    小学时在邻居家的一本画报上,看到印有国王、王后、骑士等棋子的图片,觉得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栩栩如生。从此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有别于中国象棋的国际象棋,心想这是怎样奇妙的游戏呀,啥时候我也能学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1岁的谢军获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电视上谢军在棋盘前沉着冷静的模样,还有那些漂亮的棋子,让我羡慕。多年后,女儿外出学习,假期回国给家人都带了小礼物,而我收到的就是一副木质国际象棋,甚是喜欢。

    于是,女儿和侄子成了我国象的启蒙老师。休息天研看“残局作业”,并和电脑对棋,后来又在网上与人对弈,偶尔与女儿、侄子过上几招,因为还没到很熟练程度,往往走不了几招就会败下阵来。

    初近国象,兴致正浓。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少时的情结一直没有褪去,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宁波博弈国际象棋俱乐部的徐洋,使我进一步接触到国际象棋。实战中我逐渐意识到下棋不能图痛快,要考虑周全,走一步能想到后面的三步四步,甚至十几步。2017年叶江川和谢军两位国象特级大师来宁波,我因工作关系陪同接待,并且收到两个意外惊喜。一是谢军送我她编著并亲笔签名的《国际象棋教育》一书,二是叶江川老师主动邀请我下棋。自知没资格和叶老师下棋,但盛情之下只能勉强应战,没过几招,饭点也到了,我趁机立马叫停:抓紧吃饭,不能影响叶老师休息呵。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叶老师说:你下棋还蛮规范的……我实在惭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体悟到国象带来的奇妙和快乐。

    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国际通行棋种,也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

    国际象棋棋盘为正方形,由纵横各8格、黑白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棋子共32个,分为黑白两队,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16个),兵种各为相同的六种,分别是国王、王后、城堡(车)、主教(象)、骑士(马)、兵。

    国象蕴含着大局观的思维。和许多初学者一样,刚开始我进步很快,但在提高阶段却停滞不前了。仔细琢磨发现原因在于图快、图爽,顾此失彼,太在意失棋子,过度重视实战而没把棋局分析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国象的对弈中,需要棋手用已经掌握的棋术去制定战术,创造制胜的机会,不能因一棋的得失,局部的胜负而影响大局。而且光发挥16个棋子个体的作用还不够,必须把它们统筹起来,形成合力,16个棋子协调配合得好不好,对棋势影响巨大,也是考验棋手有没有大局思维,驾驭大局能力的根本所在。

    除了大局观,开放是国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国象对弈中强调控制线,并通过对斜线的控制强调区域范围的重要性。如果与中国象棋相比较,两者在文化上有本质区别,国际象棋更具开放性,规定“王”永远不可在棋盘上被拿掉,并设置了“无子可动逼和”,“王”在最后时刻像普通战士一样参加战斗。另如在主教(象)的使用上,骑士的走法上(马的绊腿),都能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国象的棋盘上妥善处理好棋子的得失,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弈的初级阶段,我总是把自己的棋子看得牢牢的,不舍得失子。而事实上,面对纷繁复杂的棋局,越是瞻前顾后,左右摇摆,越是对棋势不利。必须懂得有失才有得的道理;在一些尚处于迷雾中的特殊棋局,适当舍弃棋子,可能会赢得更优的棋势。当棋势不利时,少输也是胜利。舍弃那些难以把控的,舍弃所谓原先不舍得的,或许得到的结局是圆满的。

    还有变革和创新在国象中也凸显得淋漓尽致,小兵的升变尤其令人瞩目。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只要脚踏实地,勇敢向前,顺利到达对方底线时,摇身一变或成王后,或是主教、城堡等等除国王之外的任何一棋,完成自身在棋局中的华丽转身,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棋如生活,人们能够在棋盘中体验它的玄妙和魅力,看似安静,实则灵动,不停跳跃中不知不觉影响着下棋者的性格、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在棋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创造着神奇的故事情节,也能从中体悟到人生哲理。

    学习国际象棋,收获是丰厚的,它不仅使我结交到一批朋友,也锻炼了脑力,陶冶了情操,为我未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在纯粹宁静中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