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护士节暨优秀护理工作者表彰活动现场。(成良田 摄) |
记者 陈 敏 昨天上午,2023年宁波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优秀护理工作者表彰活动举行,5位护理工作者获评第五届宁波市“南丁格尔式”护理工作者。 这5位“南丁格尔式”护理工作者分别是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发热门诊护士长潘爱君、宁大附属第一医院大科护士长金占萍、宁波市妇儿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徐学军、象山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蔡照红和余姚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韩丽安。 这5位“南丁格尔”,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护理岗位,时间最长的42年、最短的26年。她们,一样的爱岗敬业,一样的视病人如亲人,一样的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她们用心履行责任,用情服务患者,用爱创造价值,把“护佑生命、竭诚奉献、专业精湛、勇气非凡”的南丁格尔精神印在骨子里,书写出平凡却又熠熠生辉的白衣华章。 34年,潘爱君在护理一线栉风沐雨。可是,让她感觉最难的是疫情三年。这三年,对各大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来说,是最经受考验的三年。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发热门诊2020年接诊患者近2万,2021年近3万。去年12月初,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控,发热门诊就诊量激增,最高日门诊量达1170人次。潘爱军说,那是最难熬的日子,病人不断涌入,医护人员一个个倒下,作为发热门诊护士长,她每天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员排班问题。为不影响工作,她充电宝随身带,制订流程、增设诊间、培训人员、补充物资、调试设备……多日的连轴转,潘爱军也倒下了,接连三天高烧到40℃,可她依然坚守岗位,实在熬不住了吃颗退烧药,又立刻返岗。就这样,连续半个多月的车轮转后,潘爱君终于和姑娘们一起撑过了就诊高峰期,这一年该院发热门诊接诊患者6万余人。 在千里之外的晴隆县人民医院,说起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占萍,医护人员无不点赞。2020年,金占萍前往晴隆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为提高该院的护理管理质量,金占萍发起了优质护理、人文护理行动,从环境整顿、流程改造,到护理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硬是将宁波的优质护理体系移植到这家山顶上的医院。她手把手帮护士长理清管理思路,为护士规划职业生涯,不分白天黑夜开展业务培训20余场。她还通过教学老师竞聘、设立教学工作分管体系等,开展系统化护理教学,同时,选派护士赴宁波进修,还向晴隆捐赠近百本护理专业书籍。 四方手术间,七尺手术台,生与死的交织每日在这里上演。徐学军在手术室一待就是40余年。这40余年,自己到底参与了多少次危、急、重手术,一起成功挽救了多少生命?徐学军真的说不清楚。但几十年如一日,徐学军每天提前半个多小时上班,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完整的节日。为了能随叫随到,她把家安在了医院附近,5分钟的路程,只要一个电话,她就第一时间出现在手术室。就是这5分钟的路程,她感受过风雨交加,享受过凌晨成功抢救患者的喜悦;有过半夜将年幼孩子扔在家里的不安,也有过85岁老父亲动手术,她却依然奋战在手术室的愧疚…… “春风十里不如你!”每次看到患者送给她的锦旗上这句话,蔡照红总会感动不已。其实,只要是蔡照红护理过的病人,都会念着她的好,因为她总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一次,一个偏远地区的腹透患者,来一趟医院的车程要2个小时,而她自己又重度晕车,她试着问蔡照红:“护士长,你们能上门服务吗?”“你在家等,再远我们也会来!”可那时居家服务平台还没有这个项目,蔡照红立即联系了云医院,特别增加了腹透护理项目。第二天,她就领着专科护士一起驱车50多公里,当她们出现在患者家门口时,患者哭了……在尽心尽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加入了4支义工队伍,参与生命关爱、呵护空巢老人、贫困助学、关爱残障人士,她的义工服务时间已达2539个小时。 韩丽安总说自己没啥业绩,可了解她的同事都说,她就是用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给患者带去温暖,用贴心的护理点燃患者对生活的希望。她的手机里,保存着好多患者的手机号码,不少是联系了一二十年的老病友。70多岁的徐阿婆就是其中一位。徐阿婆患有支气管扩张,发病时常伴有咳血,10多年前首次住院,没人陪床。细心的韩丽安对徐阿婆就特别留意,叮嘱管床护士更用心些。贴心的护理让老人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出院后特地要了韩丽安的电话。10多年来,老人病情反复,先后数次到医院住院,韩丽安每次都安排得无微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