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难得而珍贵的合影

本文作者(正面站立者)与高式熊(坐者中)、张森(坐者左)、周慧珺(坐者右)合影。(姚伯先 供图)

    姚伯先

    4月17日的《宁波日报》上,刊登了《印坛风流数四明 一印传灯耀古今》和《百年秦祠》两篇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一个人——高式熊,这立马令我想起了15年前与高式熊先生那次难得的合影。

    2008年4月19日上午,我去上海拜访我的书法启蒙老师张森先生,正好赶上“海上楷书邀请展”在上海乌鲁木齐北路459号静安区文化馆玉兰展厅举行开幕式。在展厅休息室里,我与高式熊先生及张森老师、周慧珺先生留下了合影。

    当时,张森老师为了确保我能顺利参加开幕式,特意给了我一张静安区文化馆寄给他的、上面写有他姓名的“邀请函”。因此,我得以以“嘉宾”身份顺利进入展厅,并在展厅休息室里静候。

    张森,著名上海书法家,他诸体皆精,尤擅隶书,其隶书被人称为“南森北森”,即南张森、北刘炳森。张森老师为人谦和,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过了不久,所邀的嘉宾陆陆续续进入展厅,我看到熟悉的张森老师跟平常一样,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进来了,我忙起身让座,随即跟他攀谈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个秃顶、两鬓斑白、戴着眼镜的老者精神矍铄地进来了。张森老师看到后,起身迎了上去:“高老您来了,快请坐。”我听后,赶紧起身把我的座位让给被张森老师称为“高老”的老者坐下。

    待高老坐下,张森老师笑着对我说:“这位高老你认识么?”我摇着头说:“不认识。”张森老师笑道:“你们俩还是宁波老乡呢。”高老于是抬头看了我,我赶紧伸出双手:“高老,您好,我是余姚的。”他听后边伸出双手跟我握手,边笑道:“真是巧了,我的老师张鲁庵老先生就住在余姚路呢。”我握着那双大而厚实的手,激动不已道:“真是太巧了,太有缘了!”此时,我并不知道他说的张鲁庵老先生是谁。

    高老紧握了一下我的手道:“小伙子,年轻呀,好好学,有前途呀!”我的脸倏地红了,道:“还望高老多多指教。”一语未了,有人扶着腿脚不便、拄着拐杖的周慧珺老师过来了。张森老师和高老见状,都站起来跟她打招呼。

    周慧珺,宁波籍著名书法家,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她诸体皆精,最擅行书,其行书主要取法于北宋书法家米芾。

    说实话,当时我对高老是一无所知,见张森老师对他尊重有加,我觉得此人肯定非同一般,就想趁此难得的机会,要个联系电话什么的,以便下一步有机会登门求教书艺。

    于是,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跟正在拍照的展馆工作人员商量,能否借用他的相机帮我们拍几张合影,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其中就有了那张合影。

    照相结束,那位工作人员问我那几张照片如何处理,我说先寄给张森老师,到时,他会寄给我的。

    随后,我正想跟高老作深一步交流,工作人员说开幕式开始了,把他们一一引到主席台上。等开幕式结束时,我一看时间,离预先买好的赶往余姚的车票时间不到一小时了,我向张森老师说明情况,张森老师说“本来想趁机坐下来一起吃饭,好好聊聊的,那现在只能如此了”。我匆匆跟他道别。而高老一时又找不到了,我只得悻悻地赶往上海火车站。

    回家后,我马上寻找相关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高式熊,1921年出生,名廷肃,字式熊,号羽弓。浙江鄞县人。为中国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所长、上海民建书画院院长、棠柏印社社长。作品有《西泠印社同人印传》《高式熊印稿》等,他尤对篆刻有深厚造诣和重大贡献。

    高老所说的张鲁庵老先生,慈溪人,字炎夫,号幼蕉,西泠印社社员。他精篆刻又以善制印泥名驰遐迩,系“鲁庵印泥”创始人。

    没过几天,我收到了张森老师寄来的包括与高老合影的几张照片。

    我总以为,会有机会再见到高老,向他讨教。曾经有一次,他来余姚参加某个书法展览,还专门为展览题词。可惜,我因有事竟跟他擦肩而过。

    2021年4月15日,张森老师在微信中发给我一张邀我参加《纪念高式熊诞辰一百周年——高式熊遗作展》VIP邀请柬,我这才知道高老早已于2019年1月25日去世了。

    尽管再没机会当面向高老讨教书艺,但他紧握我的手说的那句“小伙子,年轻呀,好好学,有前途呀”,时常萦绕耳旁,激励我更努力地砥砺前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