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呀挖呀挖

    曲 水

    第一次听到那首“挖呀挖呀挖”的时候,直觉是:这儿歌有啥意思啊?至多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适合三四岁的娃娃拍着小手同声合唱而已。没想到几乎一夜之间,网络上一拨拨的成年人也魔怔似地“挖呀挖呀挖”起来。

    儿歌大都没有旋律,只有节奏,这首也不例外:“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在大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在特别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每一段落都是描述在某一规模的花园内种上与之相匹配的种子,并最终开出了与之相匹配的花朵。语句中“挖”和“花”是押韵的,儿歌本身的质量却极为庸常。

    依笔者的喜好,倾向于那些意境不俗、带有文学情趣的儿歌(包括儿童歌曲)。像胡适先生的《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清新自然,活泼中不失雅致。又如经典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童趣盎然,意象美好。我甚至回忆起上幼儿园时,老师给我们讲的《“咕咚”来了》。它是一个小寓言,教导孩子从小不信谣、不传谣,不道听途说。

    那么,“挖呀挖呀挖”的内蕴又是什么?或许是关于“种植与生长”吧。可在整首儿歌中,“耕耘”这一最重要环节却是缺失的。当然了,儿歌的受众是孩子,我们也不必求全责备。后来,这首儿歌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有人深挖唱儿歌的“黄老师”究竟何许人也,去掉美颜后的庐山真面又是怎样;有人认为这首平淡无奇的儿歌能在短时间内风靡起来,背后肯定有专业团队和资本力量的推动。我还看到了多个民间版本的“挖呀挖呀挖”,有的搞笑,有的无聊,也有我相对比较喜欢的,如一位开挖掘机的师傅这样唱道:“在小小的工地里挖呀挖呀挖,挣小小的马内(money)给我媳妇花……”这是勤劳努力并富有娱乐精神的人们的一种自嘲。这首至简至短的童谣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你无需付出过多脑力,只要在它的基础上稍稍替换几个词语,即可完成二度创作,诙谐轻松地吟唱,为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下的自己找到一个纾解紧张和疲惫的小出口。

    这首儿歌,在简洁描述出每一个劳动者的工作状态之余,也隐含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原则:如果你种下小小的种子,那么收获的便是小小的花,种大大的种子,收获的是大大的花,种特别大的种子,就能收获特别大的花。但如果细加推敲,你或许会问:每个段落第一句中的那个“花园”,它的大小规模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它是否象征了每个人无法自主选择的原生家庭、社会阶层?

    当然,这首儿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挖呀挖呀挖”五字。笔者念着念着,觉得它简直就是中国最广大劳动者的现实写照。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哪怕有时候付出的回报率低得可怜,他们仍然在日起日落间,风霜雪雨中,“挖呀挖呀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