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事的重量

    遥望

    外婆是上个月18日的半夜在家突然犯病陷入昏迷的。送到医院,进入ICU,说是脑梗、大出血。抢救了将近半个月,最后两眼一闭还是走了。

    外婆生性乐观,她时而会在提菜篮子回家的路上买一张彩票。她曾不止一次跟我说,哪天倘若中了五百万,那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说罢哈哈大笑。外婆一直过着相对贫苦的生活,从来没见过什么大钱。自从买了彩票后,“五百万”就成了她的梦想和我俩之间打趣的话题。此刻,我一遍遍在外婆耳边轻声哭喊着“五百万,五百万,五百万……”可她始终都没回我半个字。

    在医院抢救的这段日子里,母亲作为家中长女,独自扛下了照料外婆的重担,几乎天天24小时不吃不睡,不间断地守护在戴着呼吸罩、不停喘着粗气的外婆的病床边,还要帮外婆翻身、导尿、交费,眼睛时刻关注一旁仪器上的生命体征。母亲从来不会让其他几个妹妹承担太多责任,而她们似乎也习惯了让苦活累活、经济压力由大哥大姐两人承担。对此我一直有些反感。我觉得赡养父母是儿女们共同的责任,岂分长幼?这也不太科学,至少违反经济函数里有关自变量求最大效益值的理论。其他人可以“沉默是金”,而父母总急着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要是他们倒下了可怎么办?我暗自神伤,心里有太多的自责、担心和抱怨。

    按照老家风俗,把外婆的骨灰安葬入土后,接下来是“头七”“斋月”“五七”“周年”……一大堆我第一次听说的农村里不成文的规矩。随着长辈们“应该”和“要”的反复提醒,刚刚处理完丧葬事宜、身心俱疲的母亲,又将面临一系列后事。

    外婆早年就跟着外公从农村来到城里,但与老家的联系一直没断,间或她总爱回农村老家与一大帮子亲戚重温旧情。考虑到这层关系,父亲说,老家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吧,只要不是太离谱就照办。要是由此跟老家人的关系搞僵了,他怕母亲以后不好做人。我听在耳里,怨在心里,这是哪跟哪的逻辑嘛!

    老家人关于后事的繁文缛节,比如要准数的香烛,要高脚的碗盆,要特定的祭祀菜肴……把母亲和父亲搞得团团转,买这买那,马不停蹄。父亲过了退休年龄,为了生活还在给私人老板打工,原本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如今却要给一拨一拨的来客安排住宿、吃喝、车辆,还要考虑如何回礼……原本已经够悲伤的了,如今似乎硬是要把这丧事办成喜事。甚至还有亲戚提出来把二老唯一的住房卖了,好替农村出身的喜欢热闹的外婆大张旗鼓地风光一回。对于这种自说自话的“好意”,母亲只能报以无言的赔笑。说实话可能是因为相对年轻,对于这样荒谬离奇的喧宾夺主我是极其听不惯的,很是来气。可为了大局,母亲噙着泪水又忍下了。这些日子白天连着黑夜,年过六旬的父母忙得都没能躺在床上好好合过眼!

    家里其他几个阿姨出力少些,有了母亲这块挡箭牌,也不用去面对来自老家的纷争。其实本来母亲就习惯于自己一个人扛。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两个阿姨还没等外婆的丧事办完,在外公还佝偻着身躯、须臾离不开人照顾的情况下,就急着提出分割外婆的遗产,生怕自己到时会少了一份似的。这尤其让我气不打一处来。可为了大局,母亲还是忍了。

    母亲说,这一切就当是为了外婆。妈妈,这份后事太沉重了,真有必要这么承担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