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莙荙

    柴隆

    宁波旧俚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说的是,随着芒种、夏至等节气的到来,昼长夜短,宁波的天气渐渐转热,人也精神萎靡,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困倦的“疰夏”症状。

    老底子的宁波人,生活起居与时令呼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吃吃喝喝,什么时候洗洗晒晒,什么时候酱酱腌腌,什么时候调理进补,无不安排得井井有条,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端午节前后,住在老墙门里的小囡们总会被大人们投喂几勺莙荙羹,据说吃下清热解毒的莙荙后,既能防“疰夏”,又可保暑天不生痱子,皮肤会像莙荙一样光滑。芒种前后上市的莙荙,宁波人多喜欢拿它转一碗羹,莙荙笋丝羹、莙荙蛳螺浆……

    莙荙,如今只偶尔出现在菜场角落头,大超市里难觅踪影。从前,在墙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莙荙总会被勤劳的左邻右舍栽植,无需太过肥沃的土壤,不必费心劳神的侍弄,只要浇几回水,莙荙就会争先恐后、旺嘟嘟地生长起来。

    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天竺物产,其中有一款“荤陁菜”,季羡林先生将其考释为“莙荙”的梵文翻译。在今人张平真所著《中国的蔬菜》一书中,说莙荙源于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中国,虽然在南朝已著录其名,但迟至元代《农桑辑要》才叙述其栽培方法。莙荙叶片特别发达,通常人们只吃其嫩叶。据张平真考证,莙荙是波斯语中甜菜gundar的音译,由于它为甜菜属,其中文学名就叫叶用甜菜。中国种植的莙荙以青梗为多,而莙荙按叶柄的颜色还有白梗、红梗,在欧美与大洋洲等地都是热门的健康蔬菜。

    宁波人请客吃饭、谢年祭祖,桌上总少不了“七羹八浆”,故而,莙荙在宁波的吃法大多是煮羹、转浆,清炒凉拌较为罕见,调制蔬菜沙拉那又是西洋做派啦。勾芡,宁波话叫“起浆”“转浆”,用的是淀粉,老宁波谓之“山粉”,通常为新鲜本地番薯经过刨、洗、晒、磨等工序取之。菜肴经过起浆,晶莹剔透、滑腻入味。甬城百姓的菜肴里,“七羹八浆”多取材“上市货”或时令菜,譬如冬至前后,掘出的冬笋鲜甜,霜打过的天菜心苦味渐消,转一碗“天菜心笋片浆”,清新爽口,加入乌贼蛋后,鲜咸合一,最是开胃;再如清明前,菜蕻干刚晾好,河里的蛳螺最肥,汆熟挑出螺肉,转一碗“万年青蛳螺浆”,清火明目;芒种近初夏,莙荙叶片肥硕,掺入笋丝,转一碗“莙荙笋丝浆”,孩童喝下后,有暑天不生痱子的功效。随后气候转暖,旺发蔬菜纷至沓来,拿刚上市的夜开花、蚕豆瓣转浆,都是极具时令特色的“七羹八浆”。莙荙转浆,有一股特殊的鲜甜,吃起来糯糯的,滑溜溜,倘若掺入少许切碎的雪里蕻咸齑,酸汪汪的锦上添花。

    小时候,住在驳杂热闹的老墙门里,我的童年没有阴霾,仿佛天天阳光灿烂,但少年的我也曾听闻“莙荙命”的哀怨。隔壁阿婆命运坎坷,老公早亡,儿子支边娶当地妇人落户外地,腊月里过年才匆匆回甬一趟,平日里阿婆形只影单。有一年端午节,邻舍们各自张罗团圆饭,须发苍苍的阿婆独自给房前的莙荙浇水,边浇水边轻叹:“阿拉就像莙荙叶爿,长大就被人吃掉,屋里厢呒子孙供养,真真罪过……”缺少子女陪伴的阿婆,以“莙荙命”隐喻自己命苦。

    在宁波人精神原乡的老墙门内,任何一家的悲喜,也似乎是大家的悲喜。邻居们看破不说破,待到人客散去,大家总会拎着自家裹的碱水粽、咸鸭蛋送给阿婆。宁波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万丈红尘中的今生今世与饮食男女,放不下的,是这人间烟火与缘聚缘灭,是这螺蛳壳里做出大道场的温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