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 前不久,不少图书出版机构、文学杂志社及文化网站纷纷发布了去年的优秀图书及作品排行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022年度本社好书榜、《收获》杂志社的2022年小说排行榜。看着榜单上自己还没读过的作品,不少人会有一丝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会不由分说立马下单,让自己的阅读被榜单牵着“鼻子”走。 不可否认,从好书榜上我们能看到当下有哪些最新的优秀书籍,以此开展阅读,似乎有助于“跟上”这个时代潮流。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过于相信好书榜,反而可能因为丧失自主性而成为一个“落伍者”。 好书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极为重要的阅读指南,体现着评选机构的文化品位,在指引人们开展阅读、助力构建知识体系上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当下一些榜单里混进了“杂质”,变得越来越功利与圈子化。在生活节奏匆忙的商品社会里,人们来不及对纷繁的阅读市场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商人们便趁机联合一些媒体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榜单,诱导大众消费。在好书榜的刺激下,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化产品成为被物化的商品,掺进媚俗的成分,活力与个性渐渐黯淡,审美性更无从谈起。 我们的阅读到底需不需要榜单?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过:“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做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但当下,许多人的阅读早已丧失了主见,不光需要榜单,甚至越来越依赖榜单,迷信榜单。 面对一个知识膨胀、话语冲突的时代,许多人感到焦虑与迷茫,不断经历着各种信息、人性的反转,企图从书籍这种稳固的载体里找寻生活的确定感,治愈心灵的疲惫。但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他们并不知该如何选择,又因为时间紧,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由此各类好书榜应运而生。 阅读是一个主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根据好书榜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能力扩大阅读面,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但也要认识到,不少好书榜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特别是有些文化商业机构炮制的榜单,正在变成一种宣传手段,夹带着私货,把不属于这个层面的作品也塞了进来。阅读者以为好书榜在手,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阅读选择问题,结果是榜单的纷杂无序反而可能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阅读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和喜欢。而不少阅读者因为缺乏主见,加上存在惰性、爱慕虚荣,于是,他们想通过“攀附”好书榜,为自己走在时代前端抄一条捷径。但是,不靠谱的好书榜注定会辜负这一期望。好书榜看似给了他们一种安全省心的消费,实际却是引诱他们落入了商业社会的一个圈套。 我们承认,有些好书榜是经过投票或者依据有关销售统计数字评选产生的,不失公正性、权威性,但它终究不过是对某一时段的总结,是过去时,而过去的优秀并不代表现在的经典。何况这是一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四天”的时代。如果陷入一种大众普遍认可、标榜的氛围中,那么我们不也就成了其中缺乏个性的一员吗? 生活是千姿百态的,人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优秀的好书榜应该是不断促使人们进行独立思考,以有限去接近无限,重新构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而现在,不少榜单只企图制造一个共同的声音、一个普遍的标准,这只能让我们走向单调,走向自我的丧失。 相信自己,别让榜单“绑架”了我们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