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锋 研究宁波地域文化,有一位学者和一本著作不应被忽视,这就是应钟和他的《甬言稽诂》。 《甬言稽诂》是一部考证宁波方言的著作,稿本,现藏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院。除了《汉语方言大词典》大量征引其手稿外,笔者之前未见其他评介或研究文章,其人其书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笔者专注于应钟及《甬言稽诂》研究,希望对挖掘和传承宁波地域文化尤其是方言文化有所帮助。 其人其书 有关应钟的记载很少,只有镇海蛟川戴伦庠为《甬言稽诂》所作的跋里略有提及。庆幸的是,在朋友帮助下,我终于联系上了应钟先生唯一的子女、现定居上海的应葆祯女士,由此获得了关于应钟和《甬言稽诂》的第一手资料。 应钟,原名应石麟,鄞县下应(今属鄞州区下应街道)人,生于1907年6月16日,卒于1969年12月14日。父亲应鸣和供职于钱庄,曾是宁波灵桥某钱庄的“阿大”(经理)。应钟童年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6岁离开宁波,在上海、武汉读过几年书。1926年起受聘于上海华成烟草公司担任文书近32年。工作之余,潜心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还擅长中医。1957年底受妻子的堂兄李康年(民国实业家)被错划为“右派”的影响,全家从上海迁居宁波,借住姐姐江东演武巷1号的房子。先是在江东镇安联合诊所当中医,后辞职,集中精力撰写《甬言稽诂》。《甬言稽诂》于1958年动笔,先后耗时10年。书成,应钟选择了非正常死亡。 《甬言稽诂》是应钟撰写的唯一著作,用文言文写成,以清秀小楷亲笔誊录,竖写,酷似古代线装书。全书40万余字,共考释宁波方言词语1880条。正文10卷,另有附录《变音》和《补遗》。根据《尔雅》《释名》等体例,按义分类,分《释天》《释地》《释亲》《释流品》《释形体》《释疾病》《释动作》《释行事》《释情志》《释言》《释词》《释语》《释食》《释货》《释衣》《释器》《释宫》《释草木》《释禽兽》《释鱼虫》等20篇。《变音(上)》主要讨论声母,有11篇论文;《变音(下)》主要讨论韵部,有13篇论文。 《甬言稽诂》书名的意思是:“甬”,宁波简称,“甬言”就是宁波话。“稽”,查考,考证。“诂”音古,义为解释古语或方言。“甬言稽诂”就是“宁波方言考证解释”的意思。 《甬言稽诂》与天一阁 《甬言稽诂》最后被天一阁收藏,也有一段故事。据戴伦庠的跋和应女士的口述,应钟生前想出版此书,但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于是立下遗嘱,将书稿赠予戴伦庠(上海华成烟草公司董事长戴耕莘的儿子,曾任华成烟草公司襄理),一是世交至友,二是落难时曾得到过戴伦庠的帮助。应钟去世10年后即1979年,其弟把书稿送到了戴氏手里。戴氏觉得“是书乃我桑梓专门著作,是宜公诸乡国考索之需,庶不负君著书之旨”,在应氏家属支持下,于1980年通过表弟把书稿捐献给天一阁收藏。1981年,应葆祯也获得了由天一阁文物保管所颁发的褒扬其捐赠父亲遗著善举的奖状。 《甬言稽诂》与《汉语方言大词典》 《甬言稽诂》为学界所知,与《汉语方言大词典》大有关系。1987年,复旦大学陈忠敏等先生带学生到宁波调查方言,得知天一阁有《甬言稽诂》,回沪后即告诉了复旦大学著名方言专家许宝华先生。许先生当时正在主持编纂《汉语方言大词典》,急需这样的材料。征得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尤其是应钟家属同意后,次年下半年陈忠敏到天一阁复印了全稿。1999年,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问世。该词典大量引用了这部书稿,据笔者手工统计,共有1400多条,《甬言稽诂》大大丰富了《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内容。而通过《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大量征引,也扩大了《甬言稽诂》的社会影响,方言学界于是知道有应钟这么一个人、有《甬言稽诂》这么一本书。 《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 由于《甬言稽诂》是稿本,藏在天一阁,即便是宁波人查阅起来也非常不便,更不要说是外地读者了。为了让它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2016年,我以“《甬言稽诂》校注”为题,申报了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的年度课题并得以立项;2019年,又以“《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为题,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得以立项。经过6年多的校注整理、研究打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题,《〈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也于今年5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甬言稽诂》进行校注,包括对断句错误进行复核订正,对稿本文字进行校勘注释,对部分条目进行分析考辨,整理出版一部完善可靠的本子,便于人们阅读和研究;一是对《甬言稽诂》进行研究,包括考证应钟的生平学行,介绍《甬言稽诂》的成书过程及编写体例,探讨其学术价值和存在问题,为方言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借助“校注”和“研究”,把近年来学界及自己有关宁波方言研究的新成果融入书中,因此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宁波方言词语考证方面的最新成果。 应钟有良好的文字、音韵、训诂功底,又花了10年时间旁稽博考,因而《甬言稽诂》在考证宁波方言本字和出处方面有不少创获。例如: 意姿(姿音基):宁波有句老话叫“三岁意姿看到老”,其中“意姿”一词至少有“意致”“意见”“意基”“意计”四种写法。应氏认为当作“意姿”。《甬言稽诂·释货》“资”条:“今称人家财为‘家当’,亦呼‘家资’,资正读即夷切。资、姿同音,姿亦讹读如支。然俗称人意态曰‘意姿’,姿亦正读即夷切。”此说正确。“姿”通读资,方言也可读基,《广韵·脂韵》:“姿,姿态。即夷切。”“即夷切”拼出来就是基。在“意姿”一词中“姿”读基,正是保留了方俗读法。 考证方言本字和来源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而应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传统语文学家,无论是语言观念还是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甬言稽诂》也有很多不足,最大问题是考证不够严谨,许多结论难以采信。例如: 曀/霭:宁波话阴天叫“阴矮天家”。应氏认为“矮”本作“曀”。《甬言稽诂·释天》“阴曀”条:“《开元占经》引《说文》:‘曀,天地阴沉也’……曀,於计切,音翳。古音霁、泰同部,同部相转,曀转泰韵,变作於大切,如俗音之矮。甬称重云翳日曰‘阴矮’,即阴曀也。”但是“曀”与“矮”读音差距太大,恐不可从。今人一般写作“叆”。《广韵·代韵》:“叆,叆叇,云状。乌代切。”“叆”意思对得上,但音爱,且“叆叇”是联绵词,往往连用,音义仍有距离。笔者以为本字应该是“霭”。《广韵·泰韵》:“霭,云状。於盖切。又於葛切。”“霭”宁波话通读押,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读音就是矮去声。“阴霭”文献有证,如南宋鄞县人楼钥《湖上次袁起岩安抚韵》诗:“山外斜阳湖外雪,夜来阴霭晓来晴。”“阴霭”与“晴”对举,正是天阴、不见阳光义。 《甬言稽诂》中诸如此类求之过深、证据不足、解释随意、结论可疑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