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开展“‘八八战略’在身边、‘甬’立潮头二十年”“后浪”青年边走边讲研学活动 |
编者按:青年工作历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青年思想理论武装是做好青年工作的第一环、第一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要求,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更加响亮。我市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提出要在七个方面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其中明确:深入实施“后浪”青年理论培塑工程,打造青年理论品牌。如何打造贴近青年的理论宣讲新格局,引领更多青年人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这就需要溯中国共产党理论宣传历史传统,在揭示青年宣讲的理论意蕴中把握青年开展理论宣讲的重大意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遵循青年宣讲的实践要求中推动理论宣讲的实践创新。 从党史中寻绎青年理论宣讲的时代意涵 刘 杰 先进的理论为什么必须掌握群众,掌握青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从一诞生就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特性、实践品格和科学精神。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消灭一切奴役、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环节在于“理论掌握群众”,通过对“实践能力”的明证,为人们揭示了“理论”与“群众”间的转化关系:即“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集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原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时在所有社会力量之中,青年又是最活跃的、最积极的。1845年,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强调:“工人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因此,理论掌握青年,表征着人类社会自我更新的实现,决定着整个人类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如此重视理论掌握青年,这是由党的光荣传统与辉煌历史决定的。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正是因为由马列主义所指引的青年的觉醒,才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1921年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开辟新的纪元。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办报宗旨,热情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意义,虽然前后只存在一个多月时间,但被公认为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引导了萧劲光、任弼时、向警予等一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国革命事业中来。1924年,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在巴黎创刊《赤光》,面向欧洲勤工俭学留学生和华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唯有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拯救中国的方法’。”周恩来、王若飞、李富春、邓小平、瞿秋白、陈独秀等在上面发表过文章,周恩来共主编了10期《赤光》并发表了38篇文章,邓小平参加《赤光》的刻写蜡版工作,因为刻板技术精良被称为“油印博士”。习近平同志在七年知青岁月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当成研读重点,对于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积极与身边的知识青年展开讨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把握理论宣讲的时代意涵,以青春之我唱响时代“潮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率先接受、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绝大多数是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历来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关键力量。因此,不断增强优化青年理论宣讲的饱满性、深刻性、活泼性,是促进红色基因融入一代代青年血脉的重要保证。首先是认真开好、上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群,促进青年学生及时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掌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强化理论武装。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促进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马列经典文献阅读的对比中,深刻洞察“彻底的理论”之巨大威力,坚定四个自信。最后是鼓励青年学生运用现代移动互联传播技术与手段创新宣传党的最新理论主张、方针政策,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担当,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用青春话语激活时代叙事 芦敏敏 回望历史,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浙江8090和00后宣讲团立足专业领域,联系创新实践,用青年喜爱的语言风格分析阐释科学理论,把理论传播融于创新实践的故事中,以青春话语赓续红色根脉、凝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担当,真正激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叙事。 以青春话语赓续红色根脉。从百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出发,到改革开放在时代潮流中踏浪前行,以及到如今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艰辛探路,红色根脉始终是浙江奋斗征程的鲜明底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红色根脉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蕴含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基因密码,是浙江精神之源、使命之源、力量之源。当前,浙江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青年宣讲正是在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深刻阐释了内蕴的丰厚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以青春话语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浙江坚持立足实际、推陈出新,创新性地在全省打造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用青年形象、青年话语讲活党史故事的“浙”里样板。在既重逻辑又有情感、既摆成就更展形象、既显宏大更注细节、既叙事实又讲方法的青春话语中,理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提升。 以青春话语凝聚青年力量。浙江与时俱进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篇章。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对浙江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再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浙江现代化的先行命题。在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青年既是时代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贡献者。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向浙江青年发出“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最强音”的总动员、总号令,这为浙江青年宣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新契机与实践新平台。8090和00后宣讲团要用足用好自身独特优势,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讲。通过培育特色理论宣讲团队,打造特色各异、鲜活多样的思政教育品牌,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深走实,切实把青年思想统一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上来。尤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使青年宣讲不仅在理论宣传上引导青年,更在发展实践中锻造青年。 以青春话语彰显青年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不仅需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为中国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中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更要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广大青年需要发挥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奋斗不是口号,奋斗需要每一个中国青年立足自身的岗位,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付出具体而微的实际行动。浙江8090和00后青年宣讲团不仅是宣讲员,也是实践者。当代青年立足自身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工匠精神”;开展支教、支农和支医等志愿服务,用青春的臂膀扛起时代的重任;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智囊团,广大青年更是在科研攻关岗位上奋力攀登。这些实践不仅为青年宣讲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感悟、丰富的理论素材,其本身就是青年在人生历程与时代征程上最鲜活生动的“宣讲”,在时代征程上真正彰显了新青年们的价值选择与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青年理论宣讲注入思政“大”力量 张晓丽 当前,青年理论宣讲已经成为浙江青年工作的重要品牌,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理论宣讲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提升青年理论宣讲在价值引领、行为塑造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中的效能?这需要善用“大思政课”,汲取“大思政课”的“大”力量。“大思政课”之大,大在道理之大、空间之大,更体现在由大入微,用微形式、微叙事让青年理论宣讲真正入脑入心。 坚持以理服人,筑牢青年理论宣讲的理论根基。青年宣讲员需要在宣讲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真正以“理”服人,讲好“大”道理。一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关注“大”实际,让理论宣讲更有前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广泛而深厚,深刻反映世界发展潮流和大势,要阐释和传达其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必须深入把握国际国内局势、社会发展现实,用实践来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小”实际,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青年宣讲员往往是来自各领域的青年才俊,要深入挖掘自己所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内具有育人意义的素材,让其成为承载科学理论的实践载体,用与自己切实相关的故事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二是坚持理论与历史相结合。历史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来源,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价值追求。讲好“大”道理就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让历史成为承载理论内容的宣讲资源。不仅要讲好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更要讲好当代的“历史”,用新时代正在发生的鲜活素材培养“时代新人”。 坚持以文化人,增强青年理论宣讲的文化意蕴。青年理论宣讲的场所和空间更加灵活,受众更加广泛,这是青年理论宣讲在物理空间上对学校思政教育的拓展和补充。在此基础上,青年理论宣讲还需要深入到听众的精神空间和文化空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挖掘文化富矿。要想让宣讲真正走入基层群众一线,让听众产生思想共鸣和文化认同,就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筑的文化富矿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滋养文化氛围。文化本身具有承载教育意义的功能,社会文化空间和文化氛围的构建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理论宣讲可以借助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等载体更好地发挥育人效用。三是增强文化自信。青年理论宣讲要坚持以文化人,深入到受众文化空间,其目的在于激发宣讲者和被宣讲者的文化自信。宣讲者“学中讲、讲中干、干中信”,不断在教育他人中实现自我教育,被宣讲者在生动鲜活的理论宣讲中感受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共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守正创新,激活青年理论宣讲的澎湃动力。“大思政课”为青年理论宣讲注入“大”力量,更注入了春风化雨般的“微”力量。每一个受众的精神、心理和文化世界都是具体而微的,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每一个听众的理想信念之源、实践行动指南,才真正完成其使命。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新微形式、微话语,为青年理论宣讲注入澎湃动力。一是不断创新微形式。理论宣讲的形式和载体丰富,不同的青年群体,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理论需求不同,青年理论宣讲要把握听众的差异化和多元化,形式创新要因人而“易”、具体而微,如微型党课比赛、主题活动、图文、微视频、微电影等等。二是不断创新微话语。宣讲不是教书和喊口号,理论宣讲不仅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这要在宣讲中实现话语转换,把抽象的、概括的学术话语具象化,把政治的话语生活化,让理论内容更加通俗化,让理论宣讲更有人情味、新鲜味。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