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宁波制造全新优势

戈岩平

    日前,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2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仪式举行。会议强调,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面创新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变革突破不断增创宁波智造新优势,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实支撑。

    制造业之于宁波,恰如互联网之于杭州,既是城市跨越发展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底气所在,更是城市争先进位的硬核使命、硬核担当、硬核力量。

    摊开制造业版图,宁波有亮点,也有短板——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却没能诞生1家“世界500强”企业;营收在百亿区间的企业群体集中,可千亿级的国际龙头企业远少于深圳、苏州等工业强市。这是宁波这个制造大市的遗憾,更是其跨越转型的堵点。

    应对“大变局”、建设“大都市”、发展“大民生”,必须做强“大智造”。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聚焦全球影响力、智造引领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吸引力、示范带动力,着力推动宁波制造转型升级、迭代跃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硬核支撑。新起点上,“宁波制造”唯有锚定航向、厘定目标,才能披荆斩棘、奋楫争先。

    在传承历史基因中坚守制造之根。近代史上,宁波经历了五口通商的屈辱,见识过角逐世界的风云,从而深谙奋发图强、实业兴国的历史逻辑。中国第一家五金店、第一家绸布店、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染织厂、第一家化学制品厂,都出自“甬人事业”……从中国制造的先声,到一代代“宁波帮”自强不息、勇闯天下,一百多年来,宁波始终重实业、兴实体,面临惊涛骇浪,“宁而不寂,波而不怒”。

    时空穿越、薪火相传,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传承。宁波制造筚路蓝缕的历程,铸就了今天坚实奋斗的根基。我们坚守宁波制造之根,就是要挖掘宁波制造所蕴含的竭尽全力、永不停息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倡导宁波商帮工商皆本、义利兼顾的商业文明,就是要用这种精神、这种文化,继续鼓舞本土工商业人士,传承优秀基因,立足宁波干大事、创大业。

    在涵养工匠精神中铸就制造之魂。一生一品,一业一念,不难发现,宁波有追求的企业家,往往有着这样一种“执拗”——几十年如一日“钻牛角尖”:贝发二十余年钻研圆珠笔尖,天生密封件近30年与一枚垫片“死磕”,公牛将一个插孔做到极致……几十年专注一个领域一件事,潜心打磨一项技术,众多甬企的共同追求书写了宁波制造的光荣与梦想。

    扎根实业、精耕细作,这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定力。这种力量早已超越了金钱和财富的刺激,而与抱负、信念、事业心、成就感结合在一起。做实业,下的是笨功夫,过的是苦日子。我们铸就宁波制造之魂,就是要教育引导我们的工商业者和企业家们懂得,当更多的人追逐鲜花、掌声和“快速的成功”时,专注做好一件事,显得更为可贵、更值得尊敬,也更可持续。

    在强化创新驱动中提升制造之能。宁波人素来敢拼敢闯,勇于突破、善于对标、锐于创新。从当初的“三支半烟囱”,到涵盖35个工业行业大类的逾12万家工业市场主体,从成立第一家专业科研机构、第一家厂办研究院,到引进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7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创新驱动这条主线,宁波制造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不畏强手、敢于创新,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超越。敢于瞄准核心技术,敢于对标世界巨头,敢于投入不断创新……敢想敢做,是宁波企业、宁波制造又一突出特点。我们提升宁波制造之能,就是要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氛围、厚植土壤,就是要及时补上“创新策源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的短板,以城市创新力的跨越发展,推动产业创新能级的大幅跃升,不断提升宁波制造科技含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