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收“敏感行业”客户,心里有鬼还是太敏感

    丰 收 

    暑假来临,旅游逐渐火爆。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在朋友圈爆料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17日上午,媒体向该旅行社核实时,客服人员表示:“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7月18日上游新闻)。

    过去,就有“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原因是某些单位担心媒体记者发现、曝光内部问题,于是采取拒绝、压制、封堵、打击等方式对待记者。但这显然不是对待舆论监督的正确方式,反而可能因为“防记者”而受到某种惩罚。2017年,就有部分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受记者等职业人员参团,被要求整改。

    如今云南部分旅行社再现“防记者”,大概是因为“防记者”之心不死,或者一直暗地里存在,也是因为最近又出现“导游不让游客车上睡觉”等丑闻。旅行社不接受记者跟团,是防止类似问题被记者曝光,让导游和旅行社陷入被质疑被处罚境地。

    那么,到底是某些导游和旅行社心里有鬼,还是对记者这类职业过于敏感呢?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近年来云南旅游业经过“最严整顿”,旅游秩序总体明显好转,但仍有上述事件不时出现,表明某些导游素质还有待提高,某些旅行社还有待规范,所以,部分旅行社心里有鬼、害怕记者。

    还有一些旅行社可能经营管理比较规范,但缺乏正确对待记者的态度,在心理上抗拒与之接近,想保持“安全距离”。实际上,记者只是诸多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并非猛兽,旅行社没必要将其列入“敏感行业”客户名单。

    此外,这类旅行社还存在歧视心理,即对记者等职业人群“另眼相看”、不予接待。这显然侵犯了其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如果旅行社拒绝记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制记者跟团旅游,就涉嫌侵害记者多项合法权益。

    笔者以为,云南旅游行业还需要再次进行“最严整顿”,整顿对象是部分拒绝接待“敏感行业”客户的旅行社和导游;整顿内容是,遏制一切不公平接待消费者的行为;对旅游行业乱象再次全面摸底整改。同时,还应该公开鼓励旅行社和导游主动接待记者等“敏感行业”客户。作为受到歧视的记者,也可以主动与旅行社接触,向旅行社、导游展示自己不可怕、不用防的亲和力;同时,对拒绝记者的旅行社进行摸底,既要以消费者的名义进行维权,也要以记者的身份进行调查,让问题旅行社和导游曝曝光。

    在“人人都是媒体、全民皆为记者”的时代,实际上,无论是旅游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防记者”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人人可以曝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所不同的是,记者在发现问题、曝光问题方面更专业更深入,这是“防记者”现象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防记者”并不能阻止记者暗访真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