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理论周刊·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引领宁波城市品质提升

    陈珊珊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对城市品质的提升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2023年,我市锚定“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新目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对何为“一流城市”作了六方面擘画,即一流的经济硬实力、创新引领力、文化软实力、品质卓越度、发展均衡度、城市美誉度。优秀的城市文化品质,不仅是一流品质卓越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流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和一流城市美誉度的核心支撑要素。因此,要把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作为宁波加快提升城市品质,聚力“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争创市域样板的重要抓手。以文化为引领,不断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加快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引领城市功能品质跃迁。

    一、明确文化战略定位,彰显鲜明城市文化形象

    一是建议将“建设独具港城文化魅力的特色文化强市”作为宁波文化发展目标。繁荣港城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殷切嘱托,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宁波调研时即指出:要进一步繁荣港城文化;同时,繁荣港城文化对于宁波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我市彰显滨海特色、推进港产城文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此外,建议将“海洋文化”作为统摄性城市主题文化,将“海洋文化”元素广泛运用于城市文化标识及视觉系统建设,包括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地标建设、城市外宣等,以此突显宁波城市文化个性特色。

    二是强化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坚持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总的城市宣传口号不动摇,确保城市形象传播主题的一致性、独特性、持久性。加强城市形象建设合力,开展多方位城市形象营销,强化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全国性重点媒体、长三角主要新闻媒体的协同合作,做大做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市级外宣平台和海外社交媒体矩阵。依托重大活动开展城市宣传,扩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浙江书展等影响力,高水平办好亚运会、开渔节、开游节等,积极申报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节庆、展会、赛事活动在宁波举办。

    二、推动重大项目提速,营造高品位城市文化空间

    一是加快推进大型文化功能区、文化廊道建设。重点打造翠屏山文旅融合区,推动余姚河姆渡、江北慈城、慈溪上林湖三大片区发展,建设宁波标志性“文旅金三角”,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力提升三江百里文化长廊——以“河海文化”为主轴,深入挖掘三江六岸历史文化资源,打通“千年古韵、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海丝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文化圈、文化带建设,重点推进宋韵文化圈、大运河文化带(宁波段)、唐诗之路文化带(宁波段)、浙东红色文化带、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等建设。

    二是加快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水平。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工程和历史城区串联展示工程,保持和恢复宁波历史城区“一湖三江六塘河”的整体空间形态格局和独特风貌,支持海曙实施千年罗城复兴计划和“都市文博区”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月湖、郁家巷、南塘河等“十大历史文化街区”。

    三是加快新一轮文化地标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城市主题文化,谋划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地标。如在海洋文化方面,依托史前海洋文明、唐宋海丝文化、明清海防文化、当代港口工业文化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洋文化,策划“在宁波看见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史”文化品牌,建设以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海洋渔文化馆、河海博物馆(待建)、宁波海防博物馆(待建)等为重点的海洋文化地标体系。

    三、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构筑高能级产业园区平台,探索“文化产业园区+城市文化公园”的新型发展模式。做优产业服务平台,深化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创建成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文化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文具云、玩具云等协同“智造”专业化云平台建设。

    二是培育领军型企业。大力实施文化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大对文化领域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发掘和支持力度。建立“宁波文化企业30强”发布制度,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实现文化内容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三是扩大文化消费。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甬菜百碗、甬乡百宿、甬城百礼、甬人百艺、甬市百集”消费品牌,培育沉浸式演艺、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打造工业旅游基地、景区化文化场馆等新场景,做大做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四、优化产品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扩面。加大投入,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力争使“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人均购书费”等重点文化服务指标在国内同类城市、省内设区市排名中有较大进步。扎实推进“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深入实施“悦享美好”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创新实施“一人一艺”艺术普及工程,高标准建设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二是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突出市民的文化主体地位,赋予市民更多自主权和决策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输入与内部生成科学互动、相互融合。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改革,做大做强“浙里文化圈”在线文化空间、“一人一艺”宁波市全民艺术普及云、“礼堂家”等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和可及性。

    (作者为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