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岚 看到鄞州作家羽人的《半墙明月》,我不由得想起“更深月色半人家”这句诗。那一弯明月挂在半空中,照进院子,一半在墙上,一半在阴影中,宁静而娴美。《半墙明月》就是这么一部让人安静享受的作品。 本书分四辑,第一辑“种种天真”,写作者生活中的平常瞬间。第二辑“我问孤独”是作者与自己内心的对话。第三辑“爱入膏肓”,捕捉母子的日常,流淌着浓浓的爱。第四辑“白日梦境”是反思人生的低语。 《半墙明月》书写普通人的日常,于细微处见深情。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在作者笔下,变得丰富而诗意诱人。我最喜欢看书中母子的日常部分,一个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母亲多少的爱?作者说“爱入膏肓”,我想这没人反对。孩子是我们心尖的宝,一点一滴总让妈妈们牵挂,就算知道要让他独立、要放他远行,心里也总是忐忑着,念想着。《自在独行》中的妈妈,就是我们的写照。作者细腻地记录了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他独自去坐公交车,独自穿过两三个街巷去买酸奶,独自去看电影……每一次“独自”像一把钝刀切割在父母亲的心上,直到孩子安全回来。这让我想起了女儿第一次坐公交车去上学的情景,我狠狠心让她前往,她爸竟然偷偷地驾车跟在公交车后。“一代人养一代人”,只有舍得,才能获得。作者深谙此道。 羽人的“爱入膏肓”,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孩子,还有许许多多他人的孩子,那些刚刚从幼儿园升学上来的孩子。我想能遇见羽人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她不准孩子们在饭后按原路返回,而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孩子们看到了平时不曾注意的美丽,走过两棵樱花树,走过紫藤林,带着花香回到教室。这是多么让人回味的温暖瞬间呀。所谓百年树人,育人就得从小开始,让孩子像一棵树那样成长。 每棵树都在努力地成长,长大开出满满一树花来。可作者又写了一篇《不开花的树》,天底下有不开花的树吗?小时候我看到的好些树似乎是不开花的,如柳树,如水杉树,它们要么常年绿叶,要么到秋天就飞完了叶子,我确实没有看到这些树开花。后来我才知道,柳树会开花,柳絮就是证明,它是柳树的种子。水杉树会开花,不过它的花是穗状的,花与叶交织在一起,不容易被发现。而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特别的树,在自由地成长,也在努力地积聚力量,争取开花。不想开花的树,不是一棵好树。我特别喜欢《喂养》中的那个学生,他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但他也在努力地长成一棵大树。十年后,他回报老师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你能说他没有开出一树美丽的花吗? 《半墙明月》文字唯美、意境优美。著名学者梁衡曾说过,“我一直认为文章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思想,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灵魂;如果一篇文章没有美的感受,那就让人无法阅读。 所幸,《半墙明月》做到了这一点。作者育人犹如育树,不管是儿子还是学生,都给予阳光雨露,还有空间。而他们也正如她所望,正在努力成长,并已经迈入或即将迎来花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