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桴旧居简介 |
|
塔峙圃票证博物馆外景 |
|
客餐厅场景 |
|
园中亭 |
张仿治 文/摄 在整理北仑大碶一带的历史资料时,我曾无意中看到一条信息:20世纪50年代,位于大碶街道塔峙岙的徐桴旧居“塔峙圃”曾设为“工人疗养所”。后经修缮改造,塔峙圃成了文物保护点。2014年,它作为“票证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我曾多次去过塔峙岙,却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所在。此后,我对徐桴和塔峙圃格外关注。不久,找到了一些关于徐桴的资料:徐桴(1882年-1958年),字圣禅,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顾家桥村)人。浙江省立商科专门学校毕业,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校结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上海光复之役及护国、护法运动。1920年到广州,曾任广东省长公署统计科长、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财政部参事等。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专门委员……又先后兼任上海、南京、无锡多家银行、保险、化工等业董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粮食管理局长、粮政局长。在家乡捐助过枫林小学和庄市同义医院,做过灾年施粥等善事…… 又从另外的资料得知,当年深谙音律的徐桴在从政从商之余,曾买下21张名琴,收藏于塔峙圃两层小楼内。我找到了徐桴写于1946年冬的一篇《镇海塔峙圃藏琴记》: “余幼好吟咏,尤喜音律,每于塾课之余,窃取诗词默诵,东坡《古琴吟》尤爱不释卷。戊戌政变,余年稍长,经史百家而外,钻研科学,以期实用。旋执教武林,每览景成诗……及北伐完成,微志初遂,屡思退隐山林,结茅读书,以娱岁月。邑之东南,塔峙东岙适有山麓隙地,冈峦环抱,溪涧淙流,一胜境也。于是傍山结庐,栽植花木,凿池作亭,一琴一鹤,藉以度置,颜其庐曰‘塔峙圃’,将藉以栖息焉。荏苒迄今,忽忽廿载,一官匏系,欲罢未能,抗战之中又疲于奔命,所谓舒啸东皋、消忧琴书之乐者,不知又待何年?胜利以还,言念家山圃中书籍、所藏二十一张古琴,劫后视之,依然无恙。是琴也,为杨君时伯旧物,虞君和卿,予琴友也,介以售于余,间有唐宋元明精品,爰购藏之于塔峙圃中。海内不乏知音之士,谨将原琴式样钞录摹印篇帙,藉供鉴览,幸有以教之。” 从上文可以知道,这21张古琴,是通过虞和卿(即虞和钦,北仑大碶人)介绍从杨时伯(杨宗稷)手中购得,这些古琴中包括稀世珍品“彩凤鸣岐”。当时擅画能琴的何振岱曾为《镇海徐圣禅先生家藏古琴拓本》作序。 此后虽然连年烽火,但塔峙圃的古琴大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此地作为工人疗养所之前的1953年,塔峙岙的农民用扁担挑着幸存下来的14张古琴,翻山越岭送到了镇海县文化馆。后由徐桴后人将它们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现在,琴虽然不在了,但塔峙圃还在。找了一个好天气,我专程前往塔峙东岙探访。 这是一幢白墙黑瓦的两层楼房,坐东朝西。屋后还有一个大阳台,阳台下是几间小屋。北边另有几间平房。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以青山为背景的塔峙圃与周围的民居不同,自有一种独特的气势。 围墙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房子前立着一块白色石板,上书“塔峙圃票证博物馆”八个黑字。拱形的大门,门楣上自右至左镌有“塔峙圃”字样。进了大门,迎面看到两块大石碑,左边一块中间刻有“东岙山徐桴旧居”,右边一块用小字刻着简介:东岙山徐桴旧居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东岙山村东岙自然村姚家东南侧,建于民国时期,占地2259平方米。原共有西洋风格主楼两幢、传统风格平屋一进、前后花园各一座。现主体建筑尚存朝西主楼一幢、东北侧平屋一间,大门朝西,四周砌有高大围墙,后花园内保留有观景平台、荷花池。 这里是徐桴在家乡主要的居住场所之一,是北仑区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石板铺就的明堂洁净无尘,周围植有花木修竹,又有巨石嶙峋。沿着卵石铺就的甬道,经过一个精美的亭子,就来到正屋。正屋前墙上有一块铜牌,写着“北仑博物馆东岙分馆”,可见,这里已是北仑博物馆的一个分馆。 一楼有“徐桴旧居会议室场景复原”等陈列,走上楼去,则是“中国近代金融票证展”。票证展的“序言”如是写道:“近代中国,政权更迭,西方入侵,战事不断且社会动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不断渗透,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业等新兴行业过渡,以银行为主的各类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近代金融票证,包括股票、债券、庄票、税票等,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生活变化的实物索引。它们留存至今,已脱离了其本身的图案符号,为略显苍白的近代社会涂上一抹亮色,也超越了原有的金融功能,成为我们追忆近代经济风云、透视人间沧桑的历史见证。” 看来,塔峙圃如今有两个功能,一为“徐桴旧居”,它是旧时建筑的遗存,也是对乡人的一个纪念;另一为“票证博物馆”,展示了近代中国的金融文化,而这又与房子原主人徐桴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把这两个功能融为一体,显然颇为合理。
|